课件24张PPT。第8课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兵等,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二、儒家先贤三、百家争鸣一、道家哲人(一)老子姓李名耳
春秋后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主张:
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②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二)庄子时期:战国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法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
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孔子问礼于老子图二、儒家先贤三、百家争鸣一、道家哲人(一)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中国思想文化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爱人、为政以德(一)孔子1.政治思想①提出“仁”的学说
②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③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政治家(一)孔子2.教育思想教育成就:
教育对象:
教育理念:
学习方法: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教育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37页,找出对应内容(一)孔子3.著作编定《春秋》
言行记录:《论语》
整理古籍:《诗经》、
《尚书》、《礼》、《易》
文化名人1994年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日本长崎孔庙大门越南河内文庙大拜堂内景德国科隆孔庙小知识:“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最早祭祀孔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奉祀”,以表示对孔子的尊崇与怀念。
汉朝时期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推崇孔子的思想,用最高的祭天大礼祭祀孔子。
随着祭孔规格和礼仪的不断增加,祭孔大典成为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二)孟子时期:战国主张:①“春秋无义战”
②“仁政”
③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三)荀子时期:战国主张:“礼治”
制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办事二、道家哲人三、百家争鸣一、儒家先贤儒家孔子春秋晚期《论语》仁、爱人、
为政以德道家老子春秋晚期 《道德经》事物有对立面,可相互转化、
以柔克刚墨家墨子战国时期《墨子》兼爱非攻法家韩非战国末期《韩非子》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兵家孙武春秋晚期《孙子兵法》知彼知己者,
百战不殆自主学习:阅读课本48—49页,完成表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考: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合作探究:在春秋战国时,哪个学派的思想更适合社会的需要?知识延伸:在当今,如果你是班长,你会运用哪个学派的什么思想来管理班级?
比如:我认为应运用墨家的兼爱思想……法家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改革变法
“仁”
“无为而治”
“仁政”
“兼爱”“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辩证法“学而时习之”思考:
小明在一次考试中成绩很不理想,请你尝试用老子的思想劝说他,或用孔子的思想提出合理的学习建议。思维提升:
从身边的人或事,找出诸子百家学说在今天社会生活、文化习俗中的体现,如以德治国的政治理念。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