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云和雾的形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云和雾的形成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2-07 07:4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云和雾的形成
教案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白气”形成的原因,认识雾和云的现象及其成因。
2
.使学生知道雾和云与人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
.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自然界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学情分析
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一定的了解,能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水蒸气凝结现象。对水蒸气的概念认识不清晰,大多数学生认为“白气”是水蒸气。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白气”是怎么形成的是十分必要的
重点难点
(1)学生能根据实验中“白气”的成因推想雾的成因。
(2)推想云的成因,且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对雾和云的形成过程建立模型.
(3)锻炼学生的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云和雾的形成
一、提出问题
1、从生活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出示蒸汽熨斗,提出问题:“你们见过这个东西吗?是电熨斗,里面有水,通电后,我按动开关,大家看看有什么现象?(冒出“白气”)生活中在哪儿见过类似的“白气”现象?这种现象与什么有关 ”
[
学生思考与“白气”有关的知识,如烧水、浴室等,认识到“白气”的产生与水有关系。]
二、实验探究
(一)猜测“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猜想“白气”是什么
交流、讨论学生根据自己已知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大部分学生会说是水蒸气,这时提问什么是水蒸气 水蒸气与“白气”的区别?
[
使学生初步得出水蒸气是无色的,“白气”是白色的,从而对“白气”到底是什么产生极大的兴趣,使下面的探究活动会更加积极、有效。]
(二)实验分析“白气”形成的原因。
1、制造“白气”,初步推理“白气”可能是什么?
(1)介绍实验器材
铁架台、圆底烧瓶、胶塞、喷管、矿泉水瓶罩、酒精灯、火柴、黑纸等。
[
通过介绍实验器材使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为了防止喷管的水喷出烫伤学生,教师特别设计了一个透明塑料罩,塑料罩的下面的水槽可以接着喷出的水,而且“白气”喷出,受冷后在塑料罩的内壁上就会挂满小水珠,为后面的水蒸气受冷凝结变成水设下了伏笔。]
(2)讲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观察并摸一摸烧瓶,知道里面是冷水。(
里面的水蒸气是看不到的。)
讲解实验步骤,做到规范实验、安全实验。
出示实验记录单,指导学生填写。
出示在实验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观察与思考:
1、加热后烧瓶内外有什么不同?
2、加热产生白气后,烧瓶里什么样?
3、仔细观察白气出现在哪儿?
[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师精心设计的出好的探究活动让课堂活而不乱、学生动手动脑动心,在实验活动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验并记录
汇报(见记录单)
[在教师的指导下给烧瓶加热,在产生“白气”的过程中学生观察到“白气”不是出现在烧瓶内,也不是出现在喷管口,而是在喷管口外大约1厘米的地方,在根据烧瓶内的温度高,外面的温度低,里面的水加热后产生的水蒸气在喷出喷管后遇到冷的物体,产生了“白气”。而从以往的经验得知水蒸气遇冷可以凝结成水,运用演绎推理,猜想“白气”可能是水。]
2、加热“白气”,进一步推理、分析“白气”是什么?
(1)猜想假设如果“白气”是水,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
(2)设计实验
(3)分组研究
(4)汇报
[
引导学生联想到前面所学知识,水加热可以生成水蒸气,学生提出加热“白气”如果“白气”消失,那么可以证明“白气”就是水。进一步推理,验证“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小结:通过用蜡烛给“白气”加热,发现白气消失,根据以往经验知道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是透明的。从而推理得出“白气”就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白色。
板书:
(受热)
(遇冷)

水蒸气
小水珠或小冰晶
3、解释生活中的“白气”现象。
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蒸汽熨斗、烧水、浴室等出现的“白气”是怎样形过程的
[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三)推理云和雾的成因
1、实验模拟雾的形成。
在把冰块放在温水的上方,引导学生观察到在冰块的周围产生了“白气”,推理分析得出“白气”是温水上方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分组实验,验证假设
[
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自然现象紧密联系起来,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启发学生推理得出云和雾形成过程的概念模型。
(1)讨论、交流雾和云的成因。
根据实验推理自然界雾和云形成的原因。
[
充分讨论,尽量把各方面的因素都考虑到。在学生推理得出云和雾的成因后,运用多媒体课件,继续深入的讲解云和雾的成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了解到云和雾只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一部分,使学生建立大的水循环观念。]
(2)小结雾和云的成因。
A、雾空气中含有水蒸气,这是从地球表面的土壤、江河、湖海、植物体内的水蒸发出来的。这些水蒸气如果受了冷,就会凝结成小水点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成为“白气”状。夜里,由于没有太阳照射,大地散热很快,到了早晨,靠近地面的气温比较低。这时,如果空气中水蒸气较多,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点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低空,这就是“雾”。
B、从地面到高空温度逐渐降低,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降低
0.6
℃。当空气上升至一定高度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点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高空,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云。
板书课题
[
在本课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实验—观察—推理—解释—交流”的学习过程,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呈现“白气”现象,得出雾和云的成因的正确概念,上升到自然界水循环的科学观念。]
(四)课后延伸
课下搜集资料,关于雾和云对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