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课从“清新的空气使我们感到舒适”切入,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空气污染现象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的认识,了解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首先借用一组清新的大自然风景图,引导学生认识到“清新的空气使我们感到舒适”,引出课题;接着呈现一组空气受污染的场景,引导学生比较,并找出这些地方污染空气的主要因素是“燃烧”。这只是我们看到的现象,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由此引入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及不同的燃料燃烧时污染的程度不一样”。最后让学生在讨论中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教学目标
1.
了解包括燃烧在内的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不良影响,知道空气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2.
利用对比实验验证“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及不同的燃料燃烧时污染的程度不一样”,从而得出“我们在生活中应采用低污染的燃料”。
3.
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树立互相协作、愿意探究的意识。
4.
细心观察身边的小事,交流在观察中发现的现象,并尝试说出从观察中所感悟到的科学道理。
5.
意识到自觉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楚是什么东西污染了空气。
难点:根据已有的经验解释“石棉网变黑”的原因,验证“不同的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程度不一样”。
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课件。
2.
学具准备:酒精灯,煤油灯,蜡烛,石棉网,试管夹,打火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喜欢摄影吗?
2.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照片,一起看看吧!(课件播放。)
3.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交流。)
4.
对!这里的环境的确很美,空气也很清新,清新的空气不仅使我们感到舒适,更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板书课题——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设计意图:借用一组广阔、清澈的大自然风景图,引发学生对“清新的空气使我们感到舒适”的议论,引出课题,也为后面的教学中将要出现的反差现象——空气的污染现象作铺垫。
二、引发思考
1.
现在我们再看一些图片。(课件播放。)
2.
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4.
哦!燃烧的烟尘!燃烧时是不是排放出烟尘呢?
5.
我们经常看见烧垃圾时就有这样的塑料泡沫, 穴出示塑料泡沫 雪想不想试试?
设计意图:出示一组人类活动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图片,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的行为正对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引导学生比较并找出这些图片显示的污染空气的主要因素——燃烧的烟尘,“这只是我们看见的,是不是这样呢?”引发学生猜想。
三、实验验证
1.
现在我们就来点燃它,仔细观察,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发现多!
2.
谁先说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简单验证“燃烧会产生污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燃料在燃烧时污染的程度是不是一样的呢?”引出下一个实验。
3.
你又想到了什么?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4.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酒精灯、蜡烛、煤油灯、石棉网和试管夹,请你们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证明你们的猜想。(学生分小组讨论制定方案,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
5.
谁先说说你们准备怎么做?(学生交流。)
6.
你们对他们的研究方案有什么疑惑或补充的吗?
7.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8.
考虑得真周到,科学研究就应该这样!做实验之前,老师还要提醒大家,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实验,其实里面有许多奥秘等待大家去发现、去解决,希望你们能及时观察、记录实验中的新发现。在实验中,老师也给大家几点建议,(出示课件)请一个同学帮老师读一遍。开始实验吧!(学生实验,教师参与。)
9.
看来大家的收获都不小啊!谁先说说?还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对待科学探究中的某一个问题,能用科学的思维猜想,实际操作验证,并能解释其中的原因。
10.
被污染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请看老师为大家带来的一个小资料。(播放课件。)
11.
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学生交流。)
12.
燃烧时还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气体增多还会形成酸雨,请看屏幕。(播放课件。)
13.
我们生活离不开燃烧,怎样才能减少污染呢?(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用课件展示空气污染后的严重性,引起学生注意,讨论并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燃烧不能避免,我们应该怎么做?”同时也是对上面实验验证的观点的一个运用。
14.
老师觉得你们都棒极了,请你们也给自己打打分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让他们在今后的科学课堂中有意识地展示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体现评价多样化。
四、拓展延伸
1.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学生交流。)
2.
小结:人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可以呼吸14~20次,每次吸入的空气直接经过7个人体器官,最后这些气体要在大约7.5亿个肺泡中进行交换,假如我们身边的空气中漂浮着烟尘、细菌、病毒和其他对人体不利的物质,我们的健康就会受到不良影响,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身边的空气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是把学习延伸到学生实际生活中,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意识到污染空气的现象就在我们身边,清新的空气需要我们自己设法来保护。
教学反思
本课首先出示一组清新空气的大自然风景图,让学生感受清新空气让我们生活舒适舒心,接着出示一组被污染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生存环境里的空气并不是那么清新,我们的人类活动正污染着我们周围的空气。由“我们的人类活动怎样污染着空气”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猜想,从而让学生学会用“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对待科学探究中的某一个问题,能用科学的思维猜想,实际操作验证 熏并能解释其中的原因。
为了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在实验前的指导中,我并没有一步一步地教学生如何进行实验,而只介绍了实验材料,让学生分组选择,设计实验。为了照顾不同水平的学生,使学生都能达到实验目的,我要求学生先分组制定实验方案,并交流实验方案,以达到完善的目的。同时,我给他们准备了探究实验报告单,还添加了“新发现”一栏,以激励学生发现更多的秘密。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评价多样化。在课堂上,除了老师给学生及时评价,让学生增强信心,我还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这样的一个反思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学习行为的优点和不足,力争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尽量展现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