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你认识的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是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他的作品我们已经学过的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以及今天的《五柳先生传》。 此外他的佳作还有《归去来兮辞》,《饮酒》等,其中《归去来兮辞》是《五柳先生传》的姊妹篇 。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不为五斗米折腰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
“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初读
要求(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2、注意节奏、感情
3、初步了解文意嗜 辄 吝 褐
箪 汲 俦 觞
瓢 屡 娄 欤
shāngShìzhélìnhèdānjíchóupiáolǚlóuyú注音晏如yàn 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
第一段:写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生活等)
第二段:赞语(对五柳先生精神风貌的赞扬)
二、课文分析叙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何许人
亦不详其姓字 详:知道。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它做为自己的号。因以为号焉 以为、以之为。因:因而。许,处所。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不求甚解 深刻
他闲适沉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连饭都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性嗜酒 十分喜好每有会意 领会、体会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亲旧知其如此 朋友造饮辄尽 辄:就。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置备酒席来招待他。去喝酒就要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环堵萧然 空寂 箪瓢屡空,晏如也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主要方面相 关 内 容籍贯姓字思想性格乐趣爱好生活状况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2、文章中写了五柳先生几方面?从文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这几方面的句子。 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如何理解“不求甚解”?咬文嚼字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又是他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⑶好著文章而自娱。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作者为何还能“晏如也”?这种精神值得提倡吗? 明确:文中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个虽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 讨论 解释加点词的意义: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②每有会意 ( )
③亲旧知其如此( )
④造饮辄尽( )
⑤期在必醉( )处所体会,领会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旧交、旧友就希望检测掌握情况 解释加点词的意义:⑥短褐穿结(
⑦衔觞赋诗( )
⑧以乐其志( )
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 )
⑩环堵萧然( )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酒杯以……为乐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空寂 “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五
柳
先
生
传传文赞语名号来历:性格:生活:志趣:宅边有五柳树。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安贫
乐道不慕
荣利洁身
自好照应:“不慕荣利”照应: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照应:“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讨论:
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作用如何? 文章叙议结合,第一段为叙:写五柳先生的生活,第二段为议:对五柳先生精神风貌的赞扬。其中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你能从前文中找出相呼应的句子吗?读懂文意传赞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不慕荣利 本文在写作上除了运用叙议结合的写法,还有一个特点是多用否定句。大家一起找一找,文中共用了多少个“不”字,把这些句子摘出来,思考其中深意。深入体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
“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求甚解”
“家贫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
“曾不吝情去留”“不”字为一篇眼目9个“不”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
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积累——培养美感,丰富词汇。1、名句: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精炼雅致的四字句。课内的有: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迁移联想: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戚戚于贫贱 忧愁的样子
汲汲于富贵 心情急切的样子 赞语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句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 “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不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