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沁园春 雪解题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又名“寿星明” “东仙” “洞庭春色” “大圣乐”等。分上下两阕,共114字。“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词——五十八字以內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称中调, 九十一字以上称长调。
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1945年发表。诗人柳亚子读后写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轼)、辛(弃疾)未能抗,况余子呼?”
。创作背景读下列红色字的读音沁园春 莽莽
分外 妖娆
成吉思汗 今朝
数风流人物
qìnmǎngfènráohánzhāoshǔ毛泽东的词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大气磅礴 豪迈自信
气势雄浑 令人振奋
深邃隽永 超凡脱俗 默读诗文 整体感知默读诗文 整体感知
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全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上阙: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娇艳美好红日白雪交相辉映黄河等到白色的象无边无际ráomǎng比喻、拟人、对偶比喻课文译注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词的上阙中,哪些句子总写了北国雪景?写景时,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分别用了哪两个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封、飘。静中有动,由下至上,由地面到空中,意境非常开阔,气魄宏大诗人对雪景的描绘,由哪个词领起?包括了哪些句子?“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望”,有登高远眺之意,但所见内容既是实在的视觉感受,又带有很大的想像成分。
属于“望”字望到的景物包括哪些?赏析由“望”引领的几句。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诗人的想象自西向东,从南至北,展示如此广阔的地域,显示了作者博大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可以想见诗人那种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可以领略到祖国河山的壮美。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舞”一“驰”,用的是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不仅生动地表现了群山和高原的连绵起伏的美丽形象,且化静为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想象丰富,生动传神。
一个“欲”和“比”,把群山和高原人格化了,不仅突出了它们之高,更显示了其无畏气概和斗争精神。言近意远,富有强烈的感彩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3、山、原这些原本静止的景物,
作者却写出它们的“驰”和“舞”,
这样化静为动,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第一,视觉因素,远望山势绵延起伏,确有动感;第二,精神因素,作者精神振奋,视大地也生动活泼; 第三,时代因素,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恰如这群山、高原的性格。雪景的壮丽雄奇,神州大地的勃勃生机,让人倍感振奋前途光明。4、上阕末尾三句诗是写的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妖艳多姿!“须”字,作者借助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晴朗、娇艳、多姿多彩。上阕
写北方
壮丽的
雪景,
赞美祖国
大好河山北国风光
(总写)
概括 登高望远
(具体写)冰封(静态)千里
雪飘(动态)万里概括长城:惟余莽莽
大河:顿失滔滔
群山:银蛇舞
高原:蜡象驰静态动态具体晴日景象
(想象)红装素裹 交相辉映
分外妖娆 艳丽多姿想象之景沁园春 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鞠躬,倾倒输、逊:差shǔ文采、风骚:指文学才华都已经过去了。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zhāo下阙: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借代课文译注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整首词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
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 :
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成吉思汗 统一中国
抗击匈奴
“贞观之治”
平息五代战乱
威震欧亚大陆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文治 嫌不足
只会武力征服下阕中,诗人列举了哪些历史人物?他们有何历史功绩?诗人作何评价?在评价历史英雄人物的句子中,哪几个词语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惜、略输、稍逊、只识
“略”、“稍”表明对这四个英雄人物并不一概否定,他们并非全无文采风骚;而对成吉思汗的评论,却欲抑先扬,“一代天骄”,其气概高崛,至“只识”二字,则不但有惋惜之意,几乎近于嘲讽了,对他的“文治”一方的批评比前四位要严厉一些。
“惜”字总领下文第一、惜中含褒义
二、委婉批评
第三、时代阶级局限性
第四、后来者居上
试品味“惜”的丰富含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应怎样理解?全文主旨句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 。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和坚定自信。
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8、谁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下阕
评论
历史上的
英雄人物
歌颂当代
无产阶级
革命英雄过渡江山多娇
英雄折腰抒情评古
惜…否定颂今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射雕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抒情,议论)封建帝王
(议论)秦始皇
汉武帝唐太宗
宋太祖成吉思汗主题思想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词中咏雪言志,抒发了词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这首词大气磅礴,写景,纵横千里;论史,上下几千年,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写作特点1.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
上阙写景,下阙议论兼抒情。
2. 动静结合,虚实相映
3.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借代等修辞。再次欣赏朗读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最长的一行
常于马背构思
战地黄花,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雪山更喜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诗人毛泽东 任长青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吟诵
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变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1、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2、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
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 、白雪皑皑 、雪中送炭、雪泥鸿爪、映雪读书
3、找几句写雪的古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比 较 阅 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胡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比 较 阅 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白》诗所写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小处用墨,画面开阔而不广阔。
2、《白》诗写雪景,主要突出一个“奇”字,写出北方边地雪景的奇异风光。
3、《白》诗虽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但始终渲染了奇寒、愁惨的气氛。
4、《白》诗写景中兼送别,诗人的感情悲怆、惆怅。沁园春·雪 毛泽东
1、《沁》篇始终从大处落墨,意境更加恢宏,辽阔无边。
2、《沁》诗始终描绘北国壮丽的景象,突出一个“壮”字。
3、《沁》诗全篇洋溢着令人心胸开阔,心气豪爽的气氛,写的虽是雪景,不但无丝毫“寒”的感觉,反而让人热血沸腾,精神勃发。
4、《沁》诗登高远眺,赞美祖国的壮丽河山,抒发英雄气概,表达新时代的人民群众和革命英雄的空前抱负和坚定信念。风流豪壮,情调高昂。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