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学案
学习目标
1.加深对正、余弦定理的理解,提高熟练程度
2.掌握正、余弦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①测量距离②测量高度
学习重点
掌握正、余弦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①测量距离②测量高度
学习难点
掌握正、余弦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①测量距离②测量高度
问题导学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自主学习
1.如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是100m,∠BAC=45°,∠ACB=75°,求A、B两点间的距离。
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工具要有
和
2.测量三个角可行吗?测量两条边可行吗?测量数据中,必须要有
试试:
1.如图,为了测量某障碍物两侧A、B间的距离,给定下列四组数据,测量时应当用数据(
)
A、、、
B、、、
C、、、
D、、、
2、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两个建筑物C、D两点之间的距离,在河岸这边选取点A、B,测得∠BAC=,∠DAC=,∠ABD=,∠DBC=,又已知AB=km,A、B、C、D在同一平面内,求C、D两点间的距离
3.
如图,为了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的塔的高度,某人站在A处测得塔尖的仰角为75.5°,前进38.5m后,到达B处测得塔尖的仰角为80.0°.试计算东方明珠塔的高度(精确到1m)
试试:
1、在一幢20m高的楼的楼顶测得对面一塔顶的仰角为60°,塔基的俯角为45°,求这座塔的高度。
2、如图,地面上有一旗杆OP,为了测得它的高度,在地面上选一基线AB,测得AB=20m,在A处测得点P的仰角为30°,在B处测得点P的仰角为45°,同时可测得∠AOB=60°,求旗杆的高度。
基础题组
1.某人向正东方向走x千米后,他向右转,然后朝新方向走3千米,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千米,那么x的值为
(
)
2.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a,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b。则a、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90°
D.a+b=180°
3.在△ABC中,若AB=,则∠B等于(
)
A、
B、
C、
D、
4.
有一长为100m的斜坡,它的倾斜角是,现在要把倾斜角改成,则坡底要伸长
m(精确到1米)
5.
.一架飞机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飞行,在空中测出前下方海岛两侧海岸俯角分别为和,计算这个海岛的宽度。
6.
已知海岛A四周8海里内有暗礁,今有一货轮由西向东航行,望见A岛在北偏东,航行海里后,见此岛在北偏东,如货轮不改变航向继续前进,问有无触礁的危险?
(提示:)
B
A
C
B
C
A
D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