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戊戌变法
主备教师
时间
班级
审核
周次
学生姓名
【课程标准】
1、概述戊戌变法运动从开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
2、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百日维新”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
(重点)
3、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难点)
【学习预测】
一、公车上书
1、1895年春,
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
和
,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
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这次上书,史称“
”
。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了
(后更名为
),成立了维新派的团体
。
二、百日维新
1、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
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唯一的出路就是
。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
进行了论战。
2、从
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1898年旧历
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
”。由于变法触动了
的利益。9月,
发动政变,这次变法历时
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
”
【共同探究】
1、说说光绪帝下决心变法的原因,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完成下表。
类别
主要内容
影响(作用)
政治
经济
文化教育
军事
【知识点小结】
背景:
兴起:
梁、康德主
要维新活动
(准备)
影响:
戊
背景:
戌
高潮:
时间:
变
内容:(略)
法
囚禁光绪帝
结果:
逮捕维新人士
杀害“戊戌六君子”
失败原因:
【拓展练习】
一、单选题
1、使康有为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警醒并要求变法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签订《马关条约》
C、鸦片战争的失败
D、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
2、康有为发动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的事件发生于(
)
A、1894年
B、1895年
C、189年
D、1898年
3、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
A、公车上书
B、成立强学会
C、成立保国会
D、《中外纪闻》的发行
4、“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马关条约》的签订
5、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是:(
)
A、训练新式军队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6、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7、以下人物中不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是:(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杨锐
D、刘光第
8、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历时上称它为:(
)
A、商鞅变法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光绪维新
9、晚清有御史上奏:“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备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动,是患不可胜言。”这奏折针对的是(
)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二、材料分析
1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有位皇帝下了一道密诏:“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劝谏,太后更生气。现在朕位几乎不保。你们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应妥当秘密筹划,设法相救。”
(1)下这道密诏的是清代哪一位皇帝?
(2)密诏中的“变法”是指什么?
(3)“皇太后”是指何人呢?
材料二:“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这些年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康有为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内容表达了康有为的什么观点?代表了哪个阶层的思想?
(2)康有为的这种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3)为了实践这种思想,在“祖宗之法”没有变之前,康有为做了哪些工作?
(4)“祖宗之法”变了以后,康有为的遭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