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印学话西泠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11.印学话西泠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12-06 20:07:54

文档简介

11.印学话西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西泠印社,初步了解篆刻艺术,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篆刻名家,赏析优秀篆刻作品,体会篆刻艺术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3.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提高文化艺术修养。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此前每册必备的《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学习和七、八年级时关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再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传统艺术的兴趣和能力有了保证,篆刻对很多同学来说,是一种比较生疏的艺术形式,但是从以往的教学来看,学生的兴趣很浓,主动学习的意愿比较强,能比较好的接受、认识、了解篆刻艺术。
3重点难点
重点:西泠印社在印学方面的价值,篆刻知识及其文化内涵。
难点:篆刻艺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深远意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1.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释题:印学指什么?西泠指什么?
“印学话西泠”怎么理解?
提出本节课的学校内容:西泠印社和中国篆刻艺术。
活动2【讲授】2.了解西泠印社
(1)西泠印社概况了解
创立于1904,由浙派篆刻家丁仁、吴隐、叶铭、王福庵四人发起创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被誉为“印学研究中心”、“天下第一名社”。
教 学 活 动 实 施
(2)西泠印社历任社长
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
(3)图游西泠印社
印社大门、华严经塔、三老石室、各类窟龛、牌坊、各类石刻、各类展览、中国印学博物馆、远眺西湖。
活动3【讲授】3.了解篆刻艺术
(1)篆刻的概念:
指以印章为载体,以表现书法、构图和刀法美感为要素的一种样式。
(2)篆刻的历史发展:篆刻的起源
篆刻的发展
篆刻的现状
(3)认识印章:
印章的形制:印纽、边款、印面。
印章的分类:按形制分—朱文、白文
按用途分—官印、私印
(5)篆刻名家名作赏析
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
(6)学生作品赏析
活动4【活动】4.拓展:
(1)篆刻与中国书画艺术
《兰亭序》中的印章赏析
(2)“中国第一印山”——超山
位于余杭塘栖的超山,不仅是著名的赏梅胜地,而且有着称为“中国第一印山”的主题公园。超山安葬着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著名的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吴昌硕先生纪念馆也坐落于此,公园内还随处可见精湛的石刻艺术作品,是纵览篆刻艺术精髓的一个绝佳去处。
活动5【活动】5. 结束教学
结束语: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的五千年文明史,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散发着璀璨光芒 ,而其中的篆刻艺术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认识它、继承它吧。
课件38张PPT。印学话西泠一、西泠印社保存金石 研究印学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创立于1904,由浙派篆刻家丁仁、吴隐、叶铭、王福庵四人发起创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被誉为“印学研究中心”、“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社员遍布于全国各地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捷克、加拿大等国家。 西泠印社历任社长一、吴昌硕,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在近代绘画史上有重要贡献,又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一代艺术大师。
二、马 衡,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
三、张宗祥,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长。校勘学家、书法家。
四、沙孟海,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书法篆刻家。
五、赵朴初,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宗教活动家、书法家。
六、启 功,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长。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七、饶宗颐,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西麓,西泠桥附近。西泠印社大门华严经塔 经塔呈八角形,共十一层置于须弥座上,为西泠印社园林的标志性建筑。 三老石室 石室内珍藏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汉文石质碑刻 《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及自汉魏以来至明清各代的原始石碑十多块。窟龛、牌坊各类石刻各类展览中国印学博物馆远 眺 西 湖二、关于篆刻 篆刻是指以印章为载体,以表现书法、构图和刀法美感为要素的一种样式。篆刻的概念 篆刻印章起源甚早,据《汉书.祭祀志》载:“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至於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 篆刻的起源
●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
●到了明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明清以来,篆刻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篆刻艺术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出现丁敬、邓石如、黄牧甫、赵之谦、吴让之等篆刻艺术家,直至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等,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史。 篆刻的发展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中国传统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传统的篆刻艺术形式与运动相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处理,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篆刻的现状 2008年奥运会以“中国印”作为会标,这些都为古老的篆刻艺术走出国门、扩大认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从事篆刻艺术的人越来越少,经济社会市场对篆刻艺术的认识也不多,篆刻艺术面临着后备人才不足,深入发展不济的困境。 认识印章印章的分类按形制分:朱文、白文
按用途分:官印、私印朱文与白文关中侯印(汉官印)曲蔚左阳(秦官印)信阳县印(明官印)官 印私印——姓名章私印——闲章 赵之谦 (1829年-1884年),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浙江绍兴人。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篆刻吸收古钱币、镜铭和碑版文字等入印,突破了秦汉玺印规范,章法讲究,古劲浑厚,闲静遒丽,锐利的笔锋所表现出来的美妙感觉,令人拍案叫绝 。名家名作——赵之谦赐兰堂赵之谦印为五斗米折腰以分为隶朱氏子泽丁文蔚名家名作——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号缶庐,浙江安吉人。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他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钱松、赵之谦等人的影响。他在篆刻上的成就,对我国篆刻艺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他把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开辟篆刻艺术的新境界。吴昌硕篆刻作品赏析名家名作——齐白石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易名璜,号白石,以号行。别署木人、木居士、杏子坞老民、星塘老屋后人、湘上老农、寄萍、老萍、寄萍堂主人、借山吟馆主者、借山翁、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无不卓绝的大艺术家,在艺术上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对这四绝,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齐白石篆刻作品赏析同学佳作欣赏书法与篆刻——《兰亭序》上的印章 书法与篆刻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两者在很多时候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展现它们的魅力的。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经过历代的珍藏,作品上加盖的大量的印章,与书法作品一起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兰亭序》上的印章神品、赵、天籁阁、若水画、墨林山人、项叔子、神龙、、项子京家珍藏、神品、墨林秘玩、子孙永宝、子京所藏、神品、项元汴印、项墨林鉴赏章、吴兴、玉斋赏鉴过物、赵氏子昂、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寿、石渠定鉴、宝笈重编、重华宫鉴藏宝、绍、兴、项元汴印、乾隆鉴赏、石渠宝笈、癖茶居士、赤松仙史、项元汴印、墨林秘玩、墨林山人、绍、兴、子京所藏、松雪斋、墨林、神品、赵孟印、子孙永宝、项墨林父秘笈之印、李项氏士家宝玩。 位于余杭塘栖的超山,不仅是著名的赏梅胜地,而且有着称为“中国第一印山”的主题公园。超山还是着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著名的书画、篆刻艺术大师吴昌硕的安息之地,吴昌硕先生纪念馆也坐落于此,公园内还随处可见精湛的石刻艺术作品,是纵览篆刻艺术精髓的一个绝佳去处。“中国第一印山”——超山结束语:
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的五千年文明史,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散发着璀璨光芒 ,而其中的篆刻艺术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认识它、继承它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