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美丽的西湖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西湖的深厚文化内涵,了解风景特点与水彩画特点的相似性;能够区分水彩画与中国画各自的艺术表现特色。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总结概括的能力,提高发现美的审美眼光和对美的多元认知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西湖美丽的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是运用风景画为载体来学习写生色彩的知识。《多彩的风景》是选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美术课本第4课《美丽的西湖》的部分内容。这一课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风景的写生及色彩的运用才开始学习,因而本课把重点放在了对客观色彩的观察和认识上。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为进行色彩写生奠定基础。教材虽然全面介绍了写生色彩知识、色彩的情感和风景画写生的步骤,但其重点应摆在对写生色彩知识的观察与认识上。
3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如何调配颜色,如何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教学重点:条件色对固有色的影响;体会色彩风景画的情感。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美丽的西湖》之《多彩的风景》
一、谈话复习,引入课题
老师提问:以前学过的有关色彩的知识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冷暖色:倾向红橙黄的为暖色,倾向蓝绿紫的为冷色。
老师总结: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就结合一起所学知识来进行《多彩的风景》的学习。
二.课内探究
1、PPT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了解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理解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体会色彩风景画的情感、意境。
·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和技巧。
2、欣赏探索
欣赏这几幅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树立“大美术”观念,可采用设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图,并提出问题讨论,(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能力)
教师引用狄德罗的话:素描使万物有其形,色彩使万物有生命。
3、PPT欣赏讨论: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
提问:为什么这些树看上去有红色的,有绿色的呢 同样是黄色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讨论后回答。
4、重难点突破:
PPT观察大树
大树的固有色是绿色,但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一样。在学习素描时我们知道有三大面:亮、灰、暗也就是受光面、中见面、背光面。
老师做一小实验:用红色、蓝色分别照射白色的石膏体,同时变换不同颜色的衬布。学生观察石膏体的固有色有什么变化。
①得出结论:
a.受光面:固有色
+
光源色
b.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c.背光面: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的反光
②总结:大自然是我们色彩的宝库,
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是由于不同的固有色在不同的环境、在不同光源的影响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一幅幅多彩的风景画,
教师小结:可见,不同的色彩对比和笔触能体现作者的心境、情绪,也能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三、以树为例教师示范画法,总结作画步骤:
1
.取景、构图。
2
.大色块的铺垫。
3
.调整完成。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讲评学生作业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可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肯定好的评价,多以鼓励为主。
六、课堂总结
: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自然界丰富的色彩,理解了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产生的影响,体会了色彩风景画的情感意境,还尝试了简单的色彩练习,希望同学们善于观察我们的多彩生活,养成热爱生活的人。
七、板书设计:
多彩的风景
1
.受光面:固有色
+
光源色
2
.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3
.背光面: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的反光
七、教学反思:
在绘画练习中,应用示范和小练习让学生了解水彩的性能和特点,初步掌握水分和颜色的使用方法。教学方法仍要上加强在课堂上的演示,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课堂演示时边示范画边讲授自己的观察思维和技巧心得,还要让学生更自主的去寻找规律,学会学习方法。最后还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表现,对学生的作品鼓励的评价还要多些,从而提高其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2【讲授】《美丽的西湖》之《多彩的风景》
二.课内探究
1、PPT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了解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理解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体会色彩风景画的情感、意境。
·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和技巧。
2、欣赏探索
欣赏这几幅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树立“大美术”观念,可采用设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图,并提出问题讨论,(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能力)
教师引用狄德罗的话:素描使万物有其形,色彩使万物有生命。
3、PPT欣赏讨论: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
提问:为什么这些树看上去有红色的,有绿色的呢 同样是黄色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讨论后回答。
4、重难点突破:
PPT观察大树
大树的固有色是绿色,但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一样。在学习素描时我们知道有三大面:亮、灰、暗也就是受光面、中见面、背光面。
老师做一小实验:用红色、蓝色分别照射白色的石膏体,同时变换不同颜色的衬布。学生观察石膏体的固有色有什么变化。
①得出结论:
a.受光面:固有色
+
光源色
b.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c.背光面: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的反光
②总结:大自然是我们色彩的宝库,
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是由于不同的固有色在不同的环境、在不同光源的影响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一幅幅多彩的风景画,
教师小结:可见,不同的色彩对比和笔触能体现作者的心境、情绪,也能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三、以树为例教师示范画法,总结作画步骤:
1
.取景、构图。
2
.大色块的铺垫。
3
.调整完成。
活动3【练习】《美丽的西湖》之《多彩的风景》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讲评学生作业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可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肯定好的评价,多以鼓励为主。
六、课堂总结
: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自然界丰富的色彩,理解了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产生的影响,体会了色彩风景画的情感意境,还尝试了简单的色彩练习,希望同学们善于观察我们的多彩生活,养成热爱生活的人。
七、板书设计:
多彩的风景
1
.受光面:固有色
+
光源色
2
.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3
.背光面: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的反光
七、教学反思:
在绘画练习中,应用示范和小练习让学生了解水彩的性能和特点,初步掌握水分和颜色的使用方法。教学方法仍要上加强在课堂上的演示,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课堂演示时边示范画边讲授自己的观察思维和技巧心得,还要让学生更自主的去寻找规律,学会学习方法。最后还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表现,对学生的作品鼓励的评价还要多些,从而提高其美术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