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寻访古民居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4.寻访古民居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12-06 20:15:39

文档简介

4.寻访古民居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格的古民居有所了解和认识。
2.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民居北京四合院的基本特征、文化内涵以及重要价值,提高视觉感受能力。通过对古民居的欣赏和评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学情分析
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其次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北京四合院。“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天花乱坠”的讲析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四合院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讨论、评述北京四合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人文内涵。
难点:在欣赏北京四合院同时,涉及中国建筑史,掌握有关历史知识、文化背景、地域特点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家,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爱家吗?
学生回答。
老师继续追问:哪什么是家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老师总结:家在不同人的心中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天真的小孩子会说:家就是爸爸妈妈;漂泊在外的游子又会说: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但是我们在甲骨文的书写当中发现“家”首先是一座房子。
教师:为什么中国人的“家”首先会是一座房子呢?
学生可以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常说“安居乐业”,居所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有很重要位置。那么古人的家是不是和我们现代人的家是一样呢。
学生回答:不是。
教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寻访古人的房子,走进他们的家里去看看。今天我们先到北京看看非常具有京味儿特色的北京四合院。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二)、先看一段北京四合院的录像,然后请学生谈谈初识四合院的感受。
(三)、深入了解四合院布局特点
出示四合院的平面图,让学生分析四合院的布局特征。
教师和学生互动分析:
(1)、四面围合。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要围合,提示从环境科学角度和心理角度分析
学生答:1、北方冬天寒冷,风沙大。四面围合是为了使院子更加暖和;2、围合院子还可以保持安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3、心理上感觉更加安全,有一种家的温馨感。
(2)、方正对称布局。
教师继续提问:这种布局给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井井有条,方正规则,很有秩序感。
老师提问:这种感觉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样式,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
学生回答:理性的。
教师总结:让我们一起想想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儒教文化,在儒教文化中我们常听到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思维习惯正体现了儒家的思维习惯。
(四)、四合院的居住特点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在四合院的住宅中找找你认为居住环境最好的房子。
学生:中轴线上居中的北房。
老师:为什么?
学生:采光好,冬暖夏凉。
老师:假如让你来安排家人的居住,你会把这间房子给谁住?
学生:给爸爸妈妈。
老师:让我们为这个同学的安排鼓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德?
学生:这是孝的美德。
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呢?
学生:因为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了我们。
老师:“孝”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美德。这是人之常情。不光同学们是这样安排的,四合院的人们也是这样安排的。但作为父母他们认为的幸福就只是住这间房子吗?如果家里面有弟兄几个,父母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
学生:兄弟和睦。
老师:很好,但还不完整。我们中国有个词是说老人最喜欢的场景就是:儿孙绕膝。如何常能看到儿孙绕膝呢?一家人住在一起是最好的办法。同学们看看这么大的四合院就是为了满足一大家人的需要。他与我们现在的居住方式不太一样。但是一家人在一起难免会发生矛盾,如何解决呢?例如兄弟妯娌发生矛盾。
学生:找父母解决。
老师:很好,父母对子女是公平的,况且前面我们还提到孝的文化,孩子们该听父母的话,我们常在孝的后面还坠着一个字“顺”,孩子不能“忤逆”父母,所以中国的“孝”中不光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家长制的权利。
(五)、四合院的门。
教师:刚才我们在讲四合院的布局中说到四合院对成布局。但在四合院中并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符合这个规律,请同学们找找,四合院的那个建筑物不属于对称布局的。
学生:大门。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从这些图片中的四合院门看出什么不同来。
学生:看到了贫富的差距。
学生:看到了等级。
教师:很好,中国古代有一个词与门有关,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门当户对。
教师:现在我们看看这些门,再想想封建社会讲究的等级却是很恰当。那么划分这种等级的标准是什么呢?
学生:是权力。
教师:很好,在封建社会中这种等级依据的是权力的高低,它能体现主人的身份,社会地位。介绍一张图片,看看清朝对各阶级门的规定。所以四合院的门是很讲究的,人们常把它比作主人的脸面。
教师出示四合院门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这个门有哪些物件构成。
学生:门墩儿、门首、门钉等等
教师:再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猜看:它是干什么用的。
学生回答。
教师指明:这是拴马的石桩。那为什么会用猴子的形象呢?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在《西游记》中我们都知道孙悟空曾经在天上当过弼马温,管过马。现在把它用在这里拴马是不是形象,这也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幽默。
(六)、四合院的影壁
教师:走进四合院的大门,迎面你就会看见一块很有特色的墙壁,这块墙壁有什么用呢?
学生:遮蔽视线,加强家的私密性。
学生:可能具有迷信色彩。
老师:很好,这块墙壁就是独具特色四合院影壁。它的作用正如同学们所说,在四合院的影壁上有很多图案,通常会刻上一个福字或者刻上牡丹等等图案。这些图案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寓意吉祥如意。
(七)、四合院的垂花门
教师:从影壁前面走过,一般来说就进入了四合院的院子,但在多数四合院中,这时候仅仅是到了四合院的外院。在这个院子里,有倒座房供客人仆人居住。要进入内院需要穿过一道门,这道门就是四合院的垂花门。也称二门,古语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你们知道这句话是对说的吗?
学生:女孩子。
教师:我们看看四合院的二门有什么特点?
学生:装饰复杂,华丽。
教师:很好,装饰华丽的二门,与周围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建筑在色彩上有了一种对比。形成华丽与朴实对比。
(八)、四合院的内景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内院景色,请同学评价内院景色美不美?并分析美在哪里?
学生:不仅有建筑,庭院里还有不少花卉树木等植物。
教师:很好,一座庭院里如果缺少了这些植物你们觉得如何?
学生:肯定要失色很多。
教师:这说明了中国人的建筑中注重什么?
学生: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师:很好,在中国古代把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叫做——天人合一。
教师:除了庭院的这种美之外,还有哪些美?
学生:颜色之美,灰色的墙与红色廊柱,门,青绿色的彩绘。
(九)、四合院的细节欣赏
教师:走进四合院后你可以看到四合院的内景,这里面的一砖一瓦一栋一梁都是尽心制作的(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
教师出示几张绘有蝙蝠,鹿等图案的彩梁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画这些东西。
学生:寓意吉祥。。。
教师:通过这些细节,你觉得中国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什么,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学生:积极的。
教师:这种对待世俗生活的态度如果我们来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印度的佛教文化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之间的差别。西方基督教文化宣扬今生是为进入天堂“服务的”,人生的目的是在死去之后进入天国,对“生”的态度是持否定的。
活动3【活动】自由讨论
(十)、四合院在当代的境遇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寻访了北京四合院,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体验到了四合院的文化,四合院的魅力。但是北京四合院在当代现实生活中却面临着被拆掉命运。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听听同学们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争论。
教师总结:北京四合院是北京典型的民居样式,人们一提到北京就会想起北京的四合院,它是这座千年古都的标志。一座四合院承载了一个家庭的历史记忆,一个城市的四合院承载了一座城市的记忆。如果我们把这些民居都拆掉的话,北京该是一个陌生的北京了,它失掉了特色,而特色是不该被抹杀的。这种四合院的建筑不仅是一座建筑,其实也代表了中国人对家的观念,处世的态度,我们的国家实际上就是一座超大型的四合院,当年秦始皇在边境线上修筑长城的时候他就把中国围城一座四合院,一个家。
活动4【作业】课后延伸
(十一)、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到网上去查查资料了解国外(比如欧美国家)是如何对待古建筑的,他们用什么样的办法在保护古建筑。
课件21张PPT。第4课 寻访古民居

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寻访古民居——请根据这张图说说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点。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点:1、围合2、方正对称布局环境的角度心理的角度遮蔽风沙井井有条,有秩感。安全感宁静温馨父母居住长子居住次子居住外人或佣人居住女眷居住北京四合院的
居住特点:大家庭合居,长幼
有序充满儒教
“孝”文化
的四合院大门四合院的门你能从这些门中看出什么不同吗?体现主人的身份、社会地位门墩儿 门首儿
四合院的门猴子拴马桩四合院独具特色的影壁连接四合院内外院的垂花门
(也称二门)垂花门四合院作为一种古老的民居样式,
现在面临着要被拆掉的危机。将被拆的四合院课后找一找: 到网上去查查资料,了解国
外(比如欧美国家)是如何
对待古建筑的,他们用什么
样的办法在保护古建筑。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