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新版七上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新版七上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2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6 20:4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想一想1、谁能用两个字概括战国历史的特点? 一是乱,二是变2、乱与变的表现是什么:乱的主要表现是战争,变的主要表现是 此起彼伏的变法(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铁农具铁犁铧铁镰铁锄青铜牛尊变牛耕是我国农业
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 dí )遇之。
——《史记·秦本纪》秦孝公落后要挨打一、秦孝公求贤(变法背景)1、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2、秦国的社会状况: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它,同时,秦国的大片领土被魏国占领,即落后要挨打 邹忌 吴起李悝申不害商鞅各国竞相改革、变法的时代潮流。秦孝公下令求贤(想象画)商鞅入秦(想象画)商鞅其人导入商鞅像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姓公孙,名鞅。因出生在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又称卫鞅。后因在秦功劳卓著,封为商君,所以又称商鞅。  
  曾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商鞅徙[xǐ]木立信(想象画)公元前356年,商鞅拟定变法法令后,在秦国都城南门放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宣布谁搬到北门就得“十金”奖赏。老百姓觉得奇怪,不敢去动。商鞅提高到“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人搬动,果得奖励。这事让秦国人相信商鞅是讲信用的。商鞅见时机成熟,便正式公布了变法法令。二、商鞅主持变法
1、时间:2、支持者:3、变法者: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商鞅 商鞅变法内容1、改革土地制度,
承认土地私有
2、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3、奖励军功
4、迁都咸阳,
推行县制
5、严明法令建立土地私有制(井田制)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提高国富兵强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封建制度,
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改革有没有触犯秦国贵族的利益?(思考)商鞅变法触犯了秦国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太子驷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故意唆使太子犯法。
  商鞅采取果断措施,公子虔被割鼻,公孙贾脸被刺字,从此保守派贵族不敢公开破坏变法了,新法顺利推行,取得很大成效。
三、秦国的变化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仟佰,东雄诸侯。
——《汉书·地理志》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王充《论衡》
四、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1、政治上:2、经济上:3、军事上: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富强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秦国的变化商鞅变法后,富强起来的秦国不仅收复了被魏国占领的土地,而且向外扩张,灭掉蜀国和巴国,设置蜀郡、巴郡。成都由蜀郡管理。李冰任郡守,修建都江堰!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名垂千古的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秦昭王在位后期(公元前276~前256年),蜀郡守李冰在蜀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于成都平原顶点,岷江刚出山口的江心中“造堋雍水”,叠砌分水鱼嘴,把岷江一分为二。“外江”为岷江正流(南江),泄洪排沙;“内江”为灌溉水渠(北江),导水灌田,使成都平原平畴万顷,沃野千里,成为我国著名的天府之地。郦道元《水经注》引南北朝《益州记》说:蜀郡“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时人称为“天府”。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长平之战形势图秦 长平赵? 廉颇长平之战秦赵VS白起赵括秦国战胜的原因是什么?
1.秦国采用了反间计。
2.秦国白起英勇善战。
3.赵国赵括缺乏实战经验,惯于
简上谈兵。秦灭赵国,屠杀40万俘虏!长平之战表明,
秦军已具备统一全国的实力!小组讨论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商鞅变法是成功的,理由如下: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人的生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鞅虽死,但通过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评价历史人物,应该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学习测评1.商鞅变法发生在(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   )。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3.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
4.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   )。
 A.公元前359年  B.公元前356年  C.公元356年  D.公元359年
5.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   )。
 ①灵渠     ②都江堰    ③郑国渠   ④白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DD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