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十八岁出门远行》达标训练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潇洒 刹车 漫不经心 疏而不漏
B.翘起 转悠 遍体鳞伤 脍炙人口
C.箩筐 抛锚 人才倍出 万事俱备
D.蛤蟆 暖和 心安理得 潜移默化
解析:选C。C项,“人才倍出”应为“人才辈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B.那车头的盖子斜斜翘起,像是翻起的嘴唇。
C.那个时候汽车突然不叫唤了,像死猪那样突然不动了。
D.这话简直像是我兄弟说的,这话可真亲切。我觉得自己与他更亲近了。
解析:选D。D项,虽然有比喻词“像”,但不是比喻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王小柔这丫头平时胆小如鼠,这次竟敢只身斗小偷,不能不让我__________。
②李克强总理在出访非洲时,向非洲各国领导人列举中国高铁的五大优点,令非洲各国对中国高铁________。
③公交车上,两人为争抢座位而口出秽言,既而大打出手,乘客都对其行为________。
A.刮目相看 另眼相看 侧目而视
B.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 侧目而视
C.侧目而视 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
D.刮目相看 侧目而视 另眼相看
解析:选A。“另眼相看”和“刮目相看”都有“特别看待”之义。但前者作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后者作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于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一些人借口拉动内需为名,认为适度的浪费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
B.最近,国际上掀起了一波“拉美热”。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刚刚落幕,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旋即隆重登场,习近平主席的拉美四国之行,更为“拉美热”增添了强劲的温度。
C.在第8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电影《艺术家》尽管与预期相比只是囊括了其中五项大奖,但人们还是对其报以极大的赞誉。
D.《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
解析:选B。A.“以……为借口”与“以……为名”杂糅。C.“囊括”与“只”“其中”矛盾。D.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的需要”。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阑 尾
我的父亲以前是一名外科医生,他体格强壮,说起话来声音洪亮,经常在手术台前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就是这样,他下了手术台以后脸上仍然没有丝毫倦意,走回家时脚步咚咚咚咚,响亮而有力。我父亲有两个儿子,相差两岁,一个是我哥哥,另一个就是我。
在我八岁的时候,有一天,精力充沛的外科医生在连年累月的繁忙里,偶尔得到了一个休息之日,就带着两个儿子走了五里路,去海边玩了近三个小时。回来时他肩膀上骑着一个,怀里还抱着一个,又走了五里路。吃过晚饭以后天就黑了,他就和自己的妻子,还有两个孩子,坐在屋门前的一棵梧桐树下,(1)那时候月光照射过来,把树叶斑斑驳驳地投在我们身上,还有凉风,凉风在习习吹来。
外科医生躺在一张临时搭出来的竹床上,告诉我们说每个人肚子里都有一条阑尾,他说他每天最少也要割掉二十来条。阑尾一点用都没有,可是这阑尾要是发炎了,肚子就会越来越疼,如果阑尾穿孔,就会引起腹膜炎,就会要你们的命。我吸了一口冷气,我父亲看到了我的害怕,他的手伸过来拍了一下我的脑袋,他说:“其实割阑尾是小手术,只要它不穿孔就没有危险……有一个英国的外科医生……”
我们的父亲说着躺了下去,我们知道他要讲故事了,他闭上眼睛很舒服地打了一个呵欠,然后侧过身来对着我们,他说那个英国的外科医生有一天来到了一个小岛,这个小岛上没有一家医院,也没有一个医生,连一只药箱都没有,可是他的阑尾发炎了,他躺在一棵椰子树下,痛了一个上午,他知道如果再不动手术的话,就会穿孔了……
“穿孔以后会怎么样?”我们的父亲撑起身体问道。
“会死掉。”我哥哥说。
“会变成腹膜炎,然后才会死掉。”我父亲纠正了我哥哥的话。
我父亲说:“那个英国医生只好自己给自己动手术,他让两个当地人抬着一面大镜子,他就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就在这里……”
我父亲指指自己肚子的右侧,“在这里将皮肤切开,将脂肪分离,手伸进去,去寻找盲肠,找到盲肠以后才能找到阑尾……”
一个英国医生,自己给自己动手术,这个了不起的故事让我们听得目瞪口呆,我们激动地望着自己的父亲,问他是不是也能自己给自己动手术,像那个英国医生那样。
我们的父亲说:“这要看是在什么情况下,如果我也在那个小岛上,阑尾也发炎了,为了救自己的命,我就会自己给自己动手术。”
父亲的回答使我们热血沸腾,我们一向认为自己的父亲是最强壮的,最了不起的,他的回答进一步巩固了我们的这个认为,同时也使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去向别的孩子吹嘘:“我们的父亲自己给自己动手术……”我哥哥指着我,补充道:“我们两个人抬一面大镜子……”
就这样过了两个多月,到了这一年秋天,我们父亲的阑尾突然发炎了。父亲像一只虾那样弯着身体,正龇牙咧嘴地望着我们,父亲对我们说:“我的阑尾……哎……疼死我了……急性阑尾炎,你们快去医院,去找陈医生……找王医生也行……快去,去……”
(2)一想到父亲的阑尾正在发炎,我心里突突地跳,我心想父亲的阑尾总算是发炎了。我们的父亲就可以自己给自己动手术了,我和我哥哥就可以抬着一面大镜子了。
走到胡同口,我哥哥站住脚,对我说:“你想不想让爸爸自己给自己动手术?”
我说:“我太想了。”
我哥哥说:“所以不能找陈医生,也不能找王医生,我们到手术室去偷一个手术包出来,大镜子,家里就有……”
我高兴地叫了起来:“这样就能让爸爸自己给自己动手术啦。”
于是,我哥哥去爸爸的医院偷出了一个手术包,然后我们回到了家里,看到父亲额上全是汗水,是疼出来的汗水。
我哥哥让我打开手术包,他自己把我们母亲每天都要照上一会的大镜子拿了过来,父亲不知道我们要干什么,他还在问:“王医生,王医生也不在?”
我们把打开的手术包放到父亲的右边,我爬到床里面去,我和哥哥就这样一里一外地将镜子抬了起来,我哥哥还专门俯下身去察看了一下,看父亲能不能在镜子里看清自己,然后我们兴奋地对父亲说:“爸爸,你快一点。”
我们的父亲那时候疼歪了脸,他气喘吁吁地看着我们,还在问什么陈医生,什么王医生,我们急了,对他喊道:“爸爸,你快一点,要不就会穿孔啦。”
我们的父亲这下明白过来了,他向我们瞪圆了眼睛,骂了一声:“畜生。”一巴掌打在我哥哥的脸上,又使足了劲骂我们:“畜生。”
后来,我们的父亲哭了,他流着眼泪,断断续续地对我们说:“好儿子,快去……快去叫……妈妈,叫妈妈来……”
我们希望父亲像个英雄那样给自己动手术,可他却哭了。我哥哥和我看了一会父亲,然后我哥哥拉着我的手就跑出门去,跑下了楼,跑出了胡同……这一次我们没有自作主张,我们把母亲叫回了家。
我们的父亲被送进手术室时,阑尾已经穿孔了,他的肚子里全是脓水,他得了腹膜炎,在医院的病床上躺了一个多月,又在家里休养了一个月,才重新穿上白大褂,重新成为了医生,可是他再也做不成外科医生了,因为他失去了过去的强壮,他在手术台前站上一个小时,就会头晕眼花。他一下子瘦了很多,以后就再也没有胖起来,走路时不再像过去那样咚咚地节奏分明,常常是一步迈出去大,一步迈出去又小了,到了冬天,他差不多每天都在感冒。于是他只能做一个内科医生了,每天坐在桌子旁,不急不慢地和病人说着话,开一些天天都开的处方,下班的时候,手里拿一块酒精棉球,边擦着手边慢吞吞地走着回家。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他埋怨我们的母亲,他说:“说起来你给我生了两个儿子,其实你是生了两条阑尾,平日里一点用都没有,到了紧要关头害得我差点丢了命。”
(选自余华《阑尾》,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A.余华在这篇小说里,具象地表现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大相径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
B.《阑尾》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核心事件有两个,一是有个英国外科医生救了自己一命,二是孩子们想让父亲为他自己切除发了炎的阑尾,结果害得父亲差点儿送了命。
C.小说结尾父亲经常埋怨孩子们的母亲给自己生了两条阑尾,这分明是夫妻间的调侃、打趣,体现了父亲对两个儿子深深的爱。
D.这篇小说语言朴素,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整篇小说前后勾连,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耐人寻味。
E.小说童趣盎然,使阅读变得格外轻松愉悦。绘声绘色的描述语言,使整个文本灵动飞扬,充满活力。
解析:选BC。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本文核心事件只有一件。C项,“这分明是夫妻间的调侃、打趣,体现了父亲对两个儿子深深的爱”说法有误,应是“父亲内心怨艾之情的自然流露”。
6.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那时候月光照射过来,把树叶斑斑驳驳地投在我们身上,还有凉风,凉风在习习吹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想到父亲的阑尾正在发炎,我心里突突地跳,我心想父亲的阑尾总算是发炎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主要赏析其所用的修辞手法和描写内容。答题时,既要指出其所用的方法,也要分析其所起的作用。
答案:(1)环境描写。塑造了一幅宁静悠闲的画面,烘托出亲密和谐的家庭氛围。
(2)心理描写。表示“我”经过长时间的等待,让父亲得阑尾炎的愿望终于实现,突出了“我”对父亲给自己做手术的迫切盼望。
7.请概括父亲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依据小说中对人物的介绍和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等)进行分析。
答案:虚荣,在孩子面前信口开河,忽略孩子心理特征,教育方法欠妥当,又不能自省的父亲形象。(如有不同理解,能自圆其说也可)
8.如何评价两个儿子让父亲“自己给自己做阑尾手术”这件事?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可供选择的角度有童真、父子之爱等。答案只要能结合小说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1)从童真的角度分析:“我”知道父亲犯阑尾炎后,第一反应不是担心父亲,而是有些如愿以偿似的:“父亲的阑尾总算是发炎了。”但这并不是希望父亲生病,而是因为父亲犯了阑尾炎,自己就可以亲眼看见父亲的才能,还可以和哥哥为父亲抬着一面大镜子,让父亲好自己给自己割阑尾。这十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了小孩的天真可爱。
(示例2)从父子之爱的角度:“我”知道父亲犯阑尾炎后,心里想到的是自己就能为父亲出力,“我和我哥哥就可以抬着一面大镜子了”;当父亲一直在问王医生时,两个小孩心里十分着急,向爸爸喊道:“爸爸,你快一点,要不就会穿孔啦。”这既表现了小孩的不懂事,也表现了父子间的亲情。
三、语言表达
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们在谈论真的时候,往往也谈论美。从理论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看,真与美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美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客观感受在大脑中作出的一种反映
②是人们对于事物感知后一种理性的思考
③真往往指的是一种客观事实
④它是要符合真和善的
⑤美一般是建立在真和善基础之上的
⑥是一种感性的认识
A.①⑥②⑤④③ B.①⑤④⑥③②
C.③②①⑥⑤④
D.③⑥②①⑤④
解析:选C。从前文来看,接续的句子应该先谈论“真”,再谈论“美”。③②为一组,谈“真”;①⑥⑤④为一组,谈“美”。主要区别在于②⑥两句,只要注意到③句中的“客观事实”,就应该知道与它相接的是②句而不是⑥句。
10.将下面一句话扩写成一段不少于60字的文段,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信念是生命的脊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显然这是一句观点性的句子,只要围绕它阐述“信念”对生命的支撑作用,再注意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即可。
答案:一个人失去一只眼睛和一条腿,都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失去信念。信念是生命的脊梁。一个人活着,无论外界环境多么恶劣,只要信念的灯亮着,所有的艰难困苦都算不了什么,所有的艰难困苦都将如过眼的烟云。
11.仿照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在后面的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画线的部分一起构成排比,语意连贯、顺畅。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只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应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观察例句。内容上:句子的上半句为“贬”,后半句为“扬”,前后对比,整个句子是赞美自然中的“生命奇迹”;形式上:都用了数量词,都用了表转折关系的“竟”。
答案: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竟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自由穿梭。
12.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不超过60字)
儿子:妈妈,今天我捡到50元钱,想分五次交给老师。
妈妈:为什么不一次上交呢?
儿子:老师说过,捡到东西上交,就有一次品德加分,我分五次交,就会有五次加分了。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得体的能力。首先要观点明确,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褒贬态度;其次应该从拾金不昧的动机着手分析;还应该注意这是母子间的对话,语气要委婉。
答案:儿子,妈妈觉得这样不好。拾金不昧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今天捡到的钱理应尽快还给人家,而不是为了让老师加分,你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