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史实;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同时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的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典型事例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学生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使学生了解收集整理、选择、甄别资料的方法。同时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基本掌握这些方法。
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内容比较少,主题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本节的重点是“血染卢沟桥”。日本帝国主义经过长期的准备,为了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和转嫁国内阶级矛盾,在把东北变成了它的殖民地、制造了“华北事变”
以后,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在讲述这一重点时要强调这两方面的作用。特别强调在这场守土抗战中,中国军人——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在卢沟桥的浴血奋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血染卢沟桥”一目教学时首先要注意使用《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以此说明卢沟桥重要的军事地位。运用以前学习的知识和一些历史资料说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不是偶然事件。例如可选用日本军部制定《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确定在华北作战先“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以此说明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第二要使用录像资料或图片讲述中国军队的浴血抵抗。例如:可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引用的国民党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课本小字中讲述的二十九军将士英勇抗敌的故事,表现了中国军人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特别是要讲到在抵抗日本侵略为国捐躯的佟麟阁和赵登禹两位抗日名将的事迹。说明卢沟桥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是本节课的难点。日本侵华过程中大肆烧杀抢虏、无恶不作。南京大屠杀是无数屠杀惨案中的一个典型。教师通过展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让学生阅读收集到的日本军人当时的日记,以此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在揭示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牢记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同时提供围绕这一历史事件日本当今教科书问题的有关材料,联系现阶段日本教科书问题引发的思考,时刻警惕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抹杀侵略事实的行径,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联系当今世界各种地区冲突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使学生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在小学期间学习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加深对这所历史名桥的认识。
2.教师描绘一张“七七事变”前夕,北平的外围形势图:北平的东南面,西起丰台,东到北平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已被日军重兵占据;北平的东面,是汉奸政府“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统治地;北平的北面和西北面,是日本控制的察北伪蒙军;只有北平的西南面,为中国驻军国民党二十九军防守。因此,位于北平西南15公里、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就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门户,是中日军事斗争的战略要地。为了达到进一步侵华的目的,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以北1公里处的龙王庙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蓄意挑衅。此后又诡称有一士兵失踪,要求对宛平城进行搜查,遭到北平当局的拒绝。正当双方代表会商之际,日军向城中开枪开炮,并开枪打死我守桥士兵,中国守军被迫奋起还击。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
3.教师在讲述中国守军抵抗时配以一定的图片和《卢沟桥歌》的音乐。结合二十九军司令部的命令和中国守军的誓言,尤其是让学生收集并讲述有关中国守军在这一阶段的抗敌事迹和英雄人物不怕牺牲,为民族的利益献身的实例,充分说明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精神。
4.在讲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这一知识点时,建议不必展开。只需向学生讲清,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主动提出并积极实施与国民党的再度合作。摒弃前嫌,为了民族的利益,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两党合作、共赴国难。共产党的军队改称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以此可看出: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日战争开始了。
5.关于“南京大屠杀”一目的教学,教师向学生讲清南京大屠杀的概念: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攻进南京城后进行的屠杀;屠杀的是无辜的平民、已放下武器的军人和军警。教师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片或布置学生课下寻找一些新发现的有关“南京大屠杀”
的原始资料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和讲述这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基本情况,特别强调日军屠杀的是无辜的平民,甚至违背国际公法,进入“安全区”
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充分认清法西斯的残酷性和野蛮性。在南京大屠杀中屈死的三十多万无辜的生命向我们昭示着一条人类用鲜血写就的祈愿: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可让学生讨论:南京大屠杀给人类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中国人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等问题,使学生们能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看一看“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你能指出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吗?
1937年7月时,北平的东南面,北平的东面、北平的北面和西北面均被日军或汉奸军队占领,只有北平的西南面,为中国驻军国民党二十九军防守。因此,位于北平西南15公里、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就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门户,是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