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詹天佑带领中国铁路员工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侯德榜将制碱奥秘公诸于世,打破欧美强国碱业的垄断,又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魏源开眼看世界,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口号,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严复译著《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的进步思想,激发国人向西方学习,“自强保种”,救亡图存。
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杰出的科学家詹天佑、侯德榜和杰出的思想家魏源、严复,他们那种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重点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颂扬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西方、赶西方、超西方的感人事迹和爱国精神。支撑这一主题的是两位科学家的典型事迹和两位思想家的典型事迹。他们处于同一层面,是同等重要的基础知识,而彼此之间却没有直接的联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史上这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教师如何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事迹,概括主题思想,并且做到,既不平均使用力量,又兼顾到四个典型的基础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教科书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先介绍两位科学家的事迹,后介绍两位思想家的事迹,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倒过来,先介绍两位思想家的事迹,再介绍两位科学家的事迹。这样做的理由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两位思想家活动的时代确实比两位科学家活动的时代要早;再一方面是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口号非常响亮,它确实激励了一批又一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学西方、赴西方、超西方,为振兴中华而顽强拼搏。向西方学习,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爱国主义则是激励人们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口号的精神实质,用它就能把本课全部的教学内容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就能避免把本课的教学内容讲散,同时还使教学带有相当的思想深度。第三方面是教师完全有权力灵活安排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这不违背教学理论。
2.教师以采用范例教学法,重点分析、讲解一位思想家或科学家的典型事迹,其余思想家和科学家的典型事迹,由学生自己“照方抓药”,主动学习。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这四位中国近代文化名人,在各自研究、工作的领域里,取得重大成就的共同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等。
四位中国近代文化名人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共同的,但具体表现又是不同的。教师以指导学生从课本中挖掘出他们的具体表现,课本中材料是可以支撑我们的观点的。如他们都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在魏源身上表现为批判闭关锁国政策,破除封建顽固派轻视科技的愚昧观点;在严复身上表现为在翻译《天演论》时,在每章下面加按语,阐述自己的观点,警醒世人,推行维新改革;在詹天佑身上表现为在青龙桥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在侯德榜身上表现为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方法,降低成本40%。再如他们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魏源身上表现为不辜负志同道合的好友林则徐的重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大量增补扩充、核实考证,终于编成《海国图志》,这是诚信品质;在严复身上表现为好学的品质,他原本去英国是学习海军,但他广泛涉猎西方的政治学说,考察西方社会的实际情况;在詹天佑身上表现为务实肯干,不畏困难的品质,他身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亲自扛标杆,同铁路员工一起翻山越岭,勘测线路。
在教学中,善于把抽象的理念具体化,能够避免空洞的说教,缺乏感染力的弊病,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3.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给学生留有思考、创新的空间。崇高的爱国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本课介绍的四位中国近代文化名人取得重大成就的共同原因。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教师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除了我们找出的这三个共同原因,还有没有其他原因?”根据教学经验,有的学生能够说出:“他们都是向西方学习的,都接触了西方文化。”
这个回答是正确的,要充分肯定。在肯定的基础上,教师应当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他们都向西方学习呢?”答案很简单,“当时先进的文化在西方。”
因此,“向西方学习”
的实质是向先进学习。东西南北中,方位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谁先进就向谁学。这里,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一个科学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4.课本上说:“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这里强调“铁路干线”是有含意的。教师揭示其含义,以便于学生准确、深刻地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1902年秋,直隶总督袁世凯为方便慈禧太后拜谒清西陵,派詹天佑为新易铁路总工程师,责成他在次年春季竣工。新易铁路,从新城高碑店至易县梁各庄,全长42.5公里,是京汉铁路的支线。新易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但它的经济意义不大,而且不是铁路干线。值得一提的是,詹天佑主持修建新易铁路,打破了外国路基风干一年再钉铁轨的惯例,在技术上有所创新。新易铁路克服了工期短,资金少的困难,如期竣工。这为詹天佑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奠定了基础。
在距今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有剑齿虎、肿骨鹿、野猪等兽骨。这说明,那个时候,北京地区生活着剑齿虎、肿骨鹿、野猪等动物。经过“物竞天择”,剑齿虎和肿骨鹿,无论是在北京地区,还是在世界各地,现在都找不到了,早已灭绝了。而野猪适应环境的变迁,生存下来,无论是在北京地区,还是在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现在还有野猪。
本课所学的历史人物,都有哪些品质奥地利我们学习?
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接触了西方先进的文化,是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四人的共同点。他们研究和活动的领域不同。他们虽然都生活在中国近代,但生活的时期不同。他们虽然都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文化,但接触的深度和广度不同。魏源没出国留学,本身又不会外语,主要靠别人翻译的外国书报,加以研究。詹天佑、侯德榜、严复都曾出国留学,接触西方先进文化比魏源要深得多,特别是严复接触西方先进文化又深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