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郊游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郊游》,能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2.欣赏歌曲《放风筝》,感受歌曲的民歌风格及欢快的情绪。
2学情分析
歌曲为台湾儿歌,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儿童所喜爱。
歌曲描写了儿童结伴去郊游的情景。“白云春风”“青山绿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我们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点题。
歌曲为非规整结构,第一句与第三句完全相同。音域不宽,八度。节奏平稳。曲调围绕Sol音进行。具有继续发展的不稳定感,尤其是第二句,进行到la,具有小调意味,更加强了乐曲中部的变化发展态势,但曲调很快回到第一句,稳定地结束到主音上。第二句中的“飘”和“柔”,都是一个字四个音,音高要唱准确,声音要唱连贯。演唱速度为利于行走的中速。
3重点难点
1.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郊游》,能表达歌曲三个段落的情绪对比。
2.感受歌曲《放风筝》欢快的情绪,并随着歌曲扭秧歌。
3.感受音乐节奏的美,并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富有感情的动作体会和表现音乐的内容。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乐曲《出发》,学生随音乐模仿火车行进的动作。
二、学唱歌曲《郊游》
1.初次聆听歌曲《郊游》音频。
2.教师出示《郊游》乐谱学唱旋律。
教师分句教唱歌曲旋律,学生分句学唱。
3.朗读歌词。
学生集体朗读歌词。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时,也应该用轻的声音。
4.教师分句教唱歌词。
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
(1)唱歌时应轻声,不要喊唱。
(2)歌曲虽然短小,但也有一定的力度及情绪的对比。
①从第1小节到第8小节,声音应轻巧、活泼。
②第8小节到第15小节,声音可以稍连贯一些。
③第16小节到结束,声音回归活泼、欢快。
④注意“白云飘飘,春风柔柔”一句,第一个“飘”和第一个“柔”字,都是一字多音,一拍要唱四个音,应唱出“飘”和“柔”的感觉来。
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分组演唱歌曲。
教师应注意,在每个组演唱完后,其他组的同学应鼓掌。同时,教师可请其他组的同学对刚才同学的演唱做出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有引导。
6.欣赏歌曲《郊游》动画,学生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1.学生分组为歌曲《郊游》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1)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组,每个组自行讨论,用哪几件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教师提供几种打击乐器,视各学校情况而定。可教师设计节奏,也可请学生设计节奏,请学生自己选择乐器,教师提示乐器的音色特征。)
(2)分组到前面汇报表演,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
2.教师根据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情况进行总结,选出优化的伴奏。
3.教师钢琴伴奏、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全班齐唱歌曲《郊游》。
四、欣赏歌曲《放风筝》
1.教师可请学生交流春天来到了,同学们有哪些活动?
2.教师出示《放风筝》乐谱并初次聆听《放风筝》音频,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聆听: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的。)
(2)歌曲描绘了什么事情?(三月里姐妹们去踏青、放风筝。)
(3)歌曲中唱到了哪些风筝?(姐姐放的是花蝴蝶、妹妹放的是花蜈蚣。)
3.欣赏歌曲《放风筝》动画并介绍民歌中有时大量运用衬词,教师简单向学生介绍民歌中衬词的作用。
(1)在这首歌曲中,衬词的运用,增加了歌曲的民族风格。
(2)在这首歌曲中,衬词的运用,使歌曲增加了欢快的情绪。
4.学生再次欣赏歌曲《放风筝》音频(或教师亲自范唱)。
5.《放风筝》表演欣赏。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今天又学习了两首音乐作品,它们都表现了春天的情景。希望同学们在空闲的时间,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气息,体会音乐作品中描绘的春天情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