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歌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螃蟹歌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2-07 10:5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螃蟹歌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背唱歌曲《螃蟹歌》,能够用方言来演唱歌曲。
2.对歌曲《螃蟹歌》进行歌表演。
二.教材分析:
《螃蟹歌》是一首流传于四川的民歌。歌曲分。这首歌曲旋律起伏,情绪诙谐活泼为四二拍。由上下2个乐句构成。本首歌分为3段。3段歌词唱出了在河边玩耍的孩子们观察到螃蟹的特征和发生在它身上的有趣故事。歌曲可运用四川方言来演唱更增添了歌曲的地方色彩和情趣。如“哥”读“guo”。个读“guo”。壳读“kuo”。
三.学情分析:
由于今年担任二年级的音乐教学,二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聪明伶俐,年龄偏小。所以在教学中,不论是歌曲学习还是音乐知识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的快乐,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此外,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的音乐课都是学生所期待的。在教授本节课,让学生聆听和演唱过程中,适当地加入动作和打击乐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提高欣赏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表现不同小动物的音乐形象。
四.教学目标:
1.能用多种方言来演唱歌曲,引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2.能够有感情地背诵歌曲,以及完整背唱歌曲。
3.熟悉螃蟹的肢体动作进行有趣的歌表演。
五.教学重难点:
1.《螃蟹歌》集合了听,唱,奏,创,演等多种音乐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聆听感受音乐,进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表现不同小动物的音乐形象--螃蟹。
2.能够准确演唱所学的歌曲。
3.对所学歌曲能够进行歌表演。
六.教师准备:
①音乐课本
②CD-ROM光盘
③电子琴
④课件
⑤录音机,磁带
七.学生准备:
①音乐课本
②学习用具
③打击乐器-沙锤
八.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候:(电子琴弹奏问好)
二.复习:
(1)复习上节课刚学习歌曲《健康歌》,边唱边做动作。
(2)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要问小朋友。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那上学期我们学过了哪些有关动物的歌曲呀?学生回答:①动物说话②小鸭子③小动物回家④小猫钓鱼。还有吗
(同学们想不起来)接下来老师播放一首歌相信同学们立刻想起来了。老师播放歌曲《猜谜谣》。
(3)播放结束,课件显示《猜谜谣》这个谜语:
两个角,抱着头,不是山羊是老牛。
上树顶,爬树头,不是狸猫是小猴。
扁扁嘴,细长的脖,不是鸭子是白鹅。
坐着高,站着低,不是小猪是巴狗。
(4)同学们真厉害,方老师还想继续考一考同学们,画面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同学们快速反应:①老鼠②青蛙③乌龟④小猫⑤螃蟹⑥小鸭。
(设计意图:用《健康歌》作为复习歌曲,体现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劳逸结合。提问有关小动物的歌曲为了更好地体现本节课的主题是与动物息息相关。)
三.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谜语,猜猜是刚才出现的哪种动物?同学们看完课件谜语纷纷举手发言猜出是-螃蟹。同学们都猜对了,非常棒。(小朋友们请坐好,灵巧的双手在哪里?在这里。)我们这节课主要来学习有关螃蟹这只小动物的歌曲,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非常有趣的螃蟹歌。黑板揭题《螃蟹歌》,分4组进行小组积分比赛。
(设计意图: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音乐的热情。体现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有经过努力思考。使螃蟹这只小动物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四.教授新课,聆听歌曲:
(1)老师先简要介绍《螃蟹歌》知识背景:这是一首四川方言演唱的民歌。歌曲里面讲述了几个在河边玩耍的小孩和螃蟹之间发生的有趣的小故事。接下来请同学们竖起小耳朵,认真聆听和欣赏一遍歌曲。一起来听一听这首非常有趣的歌曲。
(2)老师播放一遍《螃蟹歌》并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答案各种各样:欢快,活泼,兴奋,高兴,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等。
(3)《螃蟹歌》这首歌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通过课件展示:几个小孩在河边玩耍,发现了一只螃蟹。刚开始的心情是怎样?愉悦,欢快,高兴,兴奋,充满活力等等。但是当小孩过去跟螃蟹玩时不小心被夹住了脚,而且夹得很紧怎么挣脱也挣脱不了,这种心情是怎样呢?着急,害怕,想要摆脱甩掉螃蟹但内心仍然很开心的心情。告诉学生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歌,对生活充满童真和童趣。所以整首歌是生动有趣的。
(4)老师提问螃蟹在平常生活当中,它的身体特征是怎样的?
老师展示课件--螃蟹身体构造特点,进行一一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简要介绍《螃蟹歌》知识背景可以让学生了解本首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音乐的热情。对学生提问螃蟹的身体特征,因为它是一种常见的动物。让学生对它产生好奇与无尽的遐想。)
五.朗诵歌词:
1.老师让学生带着先兴奋欢快,后紧张害怕的心情融入到歌词里面吧。第一遍老师带读学生跟读。第二遍让学生自主朗诵歌词。并且课件解析“结束句”的含义是指最后一段歌词的最后一句,也就是歌曲尾声部分结束时候才唱的叫做结束句。同时解析“反复记号”。
(设计意图:先通读一遍歌词,可以让学生了解本首歌的基本内容。对下一个步骤“老师范唱,学生跟唱”这一环节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事物的理解与阐释。)
2.
教授新课前玩游戏:“抓螃蟹”让一位同学边做肢体动作,边把自己戴着的螃蟹头盔送给其他同学,这位同学戴完头盔马上起身去抓刚才送螃蟹头盔的同学。如果被抓到,游戏表演结束进行歌表演。
(设计意图:在学生未对整首歌曲熟悉的情况下,读完歌词,再让学生玩“抓螃蟹”游戏为了更加熟悉整首歌歌曲内容。教授新课前的热身,达到让学生理解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增加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带动学生学习歌曲内容的激情。)
六.学习唱的部分:
(1)老师边弹边范唱一遍,学生聆听范唱。
(2)老师边弹边一句句范唱,学生跟唱。
(3)老师弹奏,学生自唱一遍。
(4)分四小组训练唱或者男女生轮唱。
(5)运用“四川方言”教会学生对①“哥”读作“guo”,②“个”读作“guo”,③“壳”读作“kuo”,④“河”读作“huo”。
(6)让学生用“四川方言”跟着CD-ROM跟唱两遍。
(7)让5位学生戴螃蟹头盔上台进行歌表演,台下的同学用“四川方言”边唱边拍手。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范唱,学生跟唱”,“老师弹奏,学生自唱”,“分组训练巩固”,“上台进行歌表演”,
“玩游戏”5个环节目的为了巩固训练本节课所学的歌曲,达到循序渐进,熟能生巧,学以致用的目的。增加“四川方言”演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难点”。)
七.布置作业:
(1)把本节课所学的《螃蟹歌》回家唱两遍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布置音乐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在除音乐课堂后对歌曲加以巩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能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的歌曲在实际生活中各种场合学以致用。这是陶冶情操,丰富学生课后生活的一个重要表现。)
八.总结并下课:
同学们,无忧无虑的童年是我们每个人最宝贵的记忆。学习音乐将带给同学们无限的兴趣,遐想和无尽的欢乐。同学们应该好好珍惜在一起学习的快乐童年和美好光阴。伴随着下课铃声的即将到来,请同学们倾听《幸福拍手歌》这首充满活力与朝气的欢快音乐。在快要结束之时,边拍手边唱边安静到外面排队吧。
(设计意图:在结束整堂课之前让学生拍手唱歌走出教室是一个对下课到来学生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前提条件。激发学生对音乐充满无时无刻的喜爱和热情。)
九.设计理念:
由于螃蟹歌是二(下)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是一首极具特色,歌曲衬词十分有趣的歌曲。例如加入用方言演唱不同特点的歌曲,激发了学生演唱的欲望。唱出歌曲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这样的设计使螃蟹这一音乐形象在学生的记忆中更加鲜明突出,主题旋律朗朗上口。在聆听乐曲,感受音乐形象的同时,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小动物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更加栩栩如生。
十.教学反思:
这节公开课是教授一首四川民歌《螃蟹歌》。歌曲中有教授四川方言的读音。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学的很细,很扎实,这说明教师在课前预设时作了充分的准备,而且学生学习歌词时的节奏都很准确,也足已说明了平时的锻炼与积累。
在本堂课当中存在着不足之处有:①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用词,以鼓励,表扬的方式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②电子琴伴奏和声部分过于简单。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应当注意对歌曲伴奏和声部分的加强与训练。③过度解释本节课对歌曲的情绪处理和详细阐释,从开始一群小孩子在河边玩耍遇到螃蟹时的“开心,兴奋,高兴,愉悦”的情绪,转变到被螃蟹夹子夹住时的“害怕,紧张,极度想要挣脱”的心情解释过于详细。但本首歌的歌曲情绪总体来说是欢快活泼,充满童真和充满童趣的,而不是去诠释被夹住时的心情。④板书过多,音乐课不需要过于复杂的板书,音乐课更是要让学生对音乐产生的浓厚兴趣。可以以课件的方式来处理对歌曲情绪的解释。⑤歌曲《螃蟹歌》在老师教授结束时让学生上台戴上螃蟹头盔进行歌表演部分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不是很明显导致在歌表演时比较不熟练,对歌曲的诠释不是很到位。⑥在教授完新歌曲后老师采用“抓螃蟹”这一环节学生更多的是注重游戏的精彩而往往忽略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些方面我做得很不够,教学中我总是想让学生学的快一些多一些,就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所以学生的节奏总是掌握不扎实,导致每次在读歌词时都是我在教,并没有起到教师是主导作用,而学生是主体作用。还有就是课前的准备工作,不但要备内容,还要备学生,在上公开课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哪些细节和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内容。在这方面我总是忽略学生的存在,只想着怎么样让学生去适应教材,适应公开课教案。并没有做到活学活用,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改变或许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去充分挖掘教材因素与学生因素才能上好一堂课。常态课堂更是如此。只有全方位的仔细考虑,才可上出一堂出色精彩的栩栩如生的音乐公开课。
  通过本次听课,我觉得受益匪浅。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不断的虚心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和适应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生的教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