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平坝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粉丝”这个概念对公众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不太可能拥有自己的“粉丝”,更多的情况下是别人的“粉丝”。但是,在微博世界中,任何一个普通用户都会有“粉丝”,甚至有大量的“粉丝”。一名微博用户发布的微博信息会被自己的“粉丝”直接看到,也会收到来自“粉丝”的回复与评论,还有可能被“粉丝”转发,这都给了普通用户一种“明星”般的体验。另外,对于那些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人物而言,他们则需要将自己的知名度以及受关注度在微博世界中继续延展。
微博“粉丝”具有非专一性。在现实生活中,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人崇拜或迷恋的对象往往数量不多,但是在微博中,用户常常会成为很多人的“粉丝”。在现实世界中,当A与B两位公众人物之间出现竞争、不和或对立关系时,A的“粉丝”群体与B的“粉丝”群体的态度、选择往往是泾渭分明的。而在微博世界中,分属A、B的“粉丝”群体成员则很有可能出于某些原因,同时成为对方的“粉丝”。
微博“粉丝”具有非崇拜性。既然“粉丝”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迷”的意思,那么一般而言必然带有对对方的崇拜,但是微博“粉丝”在这一点上恰恰不同。在微博上,一位用户成为另一位用户的“粉丝”,或许是出于对对方的崇拜,但也有可能并非如此。登录微博之后,显示出的页面几乎都是你所关注的用户发布的微博信息,因此,如果你想知道某一个人发布的信息,就要首先成为他的“粉丝”,这是由微博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想知道一个人发布的信息、状态,与对一个人表示崇拜、迷恋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而这两种情况在微博中却天然地合二为一了。概言之,微博“粉丝”的关注行为并不一定出于崇拜心理,有时仅仅出于好奇而已。
微博“粉丝”对关注对象也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攻击性。在微博上,不少用户都受到过自己“粉丝”的攻击。心理学家把“攻击性”定义为想要给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倾向。微博“粉丝”呈现出的攻击性,最为特殊的一点就是,其攻击范围有时包括“关注”对象,这是微博“粉丝”与普通“粉丝”之间较为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粉丝”是不会对自己的偶像进行指责、攻击的。既然“粉丝”带有“迷恋”的含义,那么他们就不但不会批评偶像的缺点,甚至会对偶像的不足、过失视而不见并加以袒护。但是,微博“粉丝”表现出来的有时就不是单纯的迷恋,有的用户恰恰是为了对一些人进行攻击才对其“关注”,以便在第一时间了解其言行,进而作出快速的指责。从盲目崇拜到盲目攻击,微博“粉丝”群体使我们对“粉丝”的理解多了一层。换言之,从微博“粉丝”的出现开始,某个“粉丝”群体内部不再是铁板一块,而且出现了相互对立的分化。
(摘编自靖鸣、王瑞《微博“粉丝”:虚拟公共领域的舆论新军》)
1.下列对于微博“粉丝”特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微博“粉丝”对博主发布的信息,往往进行回复、评论或转发,这使得博主得到一种“明星”般的体验,也使“粉丝”自己得以扩大知名度。
B.微博“粉丝”带有一定的攻击性,有的人甚至只是为了对某博主进行攻击,才成为他的“粉丝”,这与“粉丝”一词所带的“迷恋”义是相悖的。
C.微博“粉丝”成为某一博主的粉丝后,也可能成为与该博主存在对立关系的其他博主的“粉丝”。他们一般不把自己固定成某一博主的“粉丝”。
D.微博“粉丝”虽然叫
“粉丝”,但不一定是博主的崇拜者,有些“粉丝”仅仅是因为需要了解某个博主发布的信息、状态,才成为他的“粉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微博“粉丝”与现实生活中的“粉丝”,虽然都叫“粉丝”,但内涵不同。微博“粉丝”不一定是微博用户的迷恋者,而现实生活中的则一定是。
B.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可能都有“粉丝”,但微博世界的博主,必定个个有“粉丝”。只要博主发出信息,他的“粉丝”们就能看到并且作出反应。
C.微博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公众人物拥有粉丝的情况不同。微博世界中,他们即使有对立关系,也可能拥有相同的粉丝,这在现实世界中则不可能。
D.现实生活中的“粉丝”一般不会指责、攻击自己的偶像,有的甚至盲目崇拜;而微博“粉丝”,却很有可能站到偶像的对立面,对偶像进行攻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微博世界,对于博主的崇拜、迷恋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于博主发布的信息的关注可以天然地合二为一。而有时候,成为某人的“粉丝”也是情非所愿,只是为了解其信息。
B.微博中的普通用户有自己的“粉丝
( http: / / www.21cnjy.com )”,甚至大量“粉丝”;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人物,更可以借助微博延伸其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扩大其知名度和受关注度。
C.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想要了解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星的一举一动,常常寄希望于大众媒体的新闻报道。但到了微博时代,普通人可以通过微博与明星进行“近距离接触”。
D.有的微博“粉丝”在自己的关注对象发布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快速作出指责,主观上是恶意的,他们对该关注对象不再“迷恋”,可以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城人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祖秉之,临海太宁,宋世清吏。父徽,尚书都官郎,吴令,为太初所杀。谧系尚方,孝武平京邑,乃得出。解褐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令,强济称职。宋明帝为南豫州,谧倾身奉之,为帝所亲待。即位,以为骠骑参军。
谧转尚书度支郎,俄迁右丞
( http: / / www.21cnjy.com ),兼比部郎。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大功。左丞孙夐重奏:“《礼记》女子十五而卒,郑云应年许嫁者也。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射慈云十九犹为殇。礼官违越经典,于礼无据。”博士太常以下结免赎论;谧坐杖督五十,夺劳百日。谧又奏:“夐先不研辫,混同谬议。准以事例,亦宜及咎。”
诏“可”。
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
( http: / / www.21cnjy.com )州事。政治苛刻。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为有司所奏,微还。明帝崩,遇赦得免。为正员郎,右军将军。
太祖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为游击将军。性流俗,善趋势利。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寻敕曰:“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济。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
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太祖崩,谧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世祖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怨望。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至尊非起疾,东宫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 ”世祖知之,出谧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未发,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诏踢死,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南齐书·列传十二》)
4.下列对文中画虚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B.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C.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D.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这里代指官服。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C.
大功这里指服丧九个月穿的丧服。古代丧服分为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为不同的亲属服丧要穿相应的丧服。
D.东宫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因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借指太子。《诗经》有“东宫之妹,邢侯之姨”的诗句,说明至少在东周时,东宫就借指太子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江谧做辅国行参军和于湖令时,尽职尽责。宋明帝当初担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力侍奉,被明帝当作亲信看待,后明帝即位,让江谧担任骤骑参军。
B.当时左丞孙夐上奏指出礼官提议的错误后,江谧因罪过受到惩罚,便又上奏指出孙夐附和错误议论,当追究其责任,使得孙夐也受到惩罚。
C.江谧秉性鄙俗,善于逢迎。他曾巴结建平王景素,后又归附太祖,诸皇子离开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做藩王时用文武主帅的事,都委派江谧料理。
D.江谧长于文案,办事能力强。太祖驾
( http: / / www.21cnjy.com )崩,江谧谎称有病不上朝,大家很怀疑他抱怨未能受太祖临终托付。世祖即位,得知此事,对他心怀不满,下令赐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谧转尚书度支郎,俄迁右丞,兼比部郎。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在郡,犯小事,饿系郡狱。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南
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8.
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陈情表》中总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
~(4)题。(25分)
不懂外文的翻译家
林纾出生时,大清王朝已病入膏肓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年时代的林纾被乡里视为“狂生”,这与他的秉性有关,更因为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蔑视。1882年,林纾作为以文名显于乡里又不断赴京应试的举人,出入于士流之中,奔走于南北之间。他感受着时代风雨和民族的危难,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的责任。1884年,甲申中法之战在林纾故乡福州海面上爆发。停泊在马尾港的法国舰队突然向中国的船只发起进攻,一个多小时就击沉了中国全部船只,摧毁了洋务派苦心经营的马尾造船厂,福建海军全军覆没。林纾悲愤莫名,与挚友林崧祁抱头痛哭,引以为奇耻大辱。1884年11月,左宗棠来福州督办军务,林纾与好友拦马告状,控告当时主持福建军务的人谎报军情,掩盖败绩。当时林纾目光如炬,纵谈败状,未尝有所顾忌。告状后,林纾与友人相约“不胜,赴诏狱死”。
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思潮高涨。林纾走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维新派的行列,不过他凭的是文学。1897年,林纾出版了第一部诗集《闽中新乐府》,这是在他“每议论中外事,慨叹不能自已”的特定情况下写成的。这部诗集实际上是仿照白居易的讽喻诗为儿童创作的带有启蒙性质的通俗歌诀。“每日国仇似海深,救国须鼓儿童心”,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现实性,“养蒙者所宜奉为金科玉律”,影响甚大,后来流传到海外。1897年,这位不懂外文的落第举人,正式走上了翻译西洋文学的道路。这是维新思潮影响的结果,也是林纾成为维新派的有力标志。戊戌变法前后,伴随着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兴起,维新派发起了具有革新意义的文学改良运动。他们倡导“诗界革命”,又倡导“小说界革命”等。译介西洋文学正是“小说界革命”的一大方面。这年夏曾佑、严复在《国闻报》上主张译介欧美小说以“使民开化”,次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又主张“特采外国名儒所撰述,而有关切于中国时局者,次第译之”。林纾在实践上从事小说翻译,与他们在理论上倡导小说翻译是同步的。颇具传奇色彩的是,第一部在近代文学翻译史上引起巨大反响的《巴黎茶花女遗事》,竟是友人王寿昌手捧法文原著,口译小说内容,林纾“耳受手追”,摇笔整理成篇。小说发表以后,引起了轰动。接着他不惜重金,通过各种渠道,购置欧美文学原著。然后请人给他“口译”,再由他进行“笔述”。其用力之勤,搜罗之广,译作数量之多,都是惊人的。
1899年,林纾举家移居杭州。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眷爱杭州的湖山之美,曾尽力维护西湖的旖旎风光。他每游西湖,就留心查看何处缺树,一一记在心头。第二年清明节前,他亲购垂柳幼苗千株,着人补栽在缺柳之处,此事在杭州传为佳话,他以此自号“西湖补柳翁”。他和魏易又进行了《黑奴吁天录》的翻译。他们认为中国刚刚经历八国联军入侵之辱,亡国灭种之祸迫如燃眉,此小说深刻地暴露了种族压迫的罪恶,可以警醒国人。他们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小说的翻译工作。林纾在《跋》中指出“非巧于叙悲以博阅者无端之眼泪,特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不能不为大众一号”。显然,林纾已自觉地把自己的文学翻译与中国的反帝斗争结合在一起了。这时他已是举国瞩目的文学家了:用“新学”的眼光来衡量,他奉献给国人的是西洋小说,因此维新派为有这样一位翻译家而自豪;用“旧学”的眼光来衡量,他的译文是文言,颇有马班韩流的神韵、传统文学的风采,因此嗜好“旧学”的人也对他刮目相看。无论新派旧派都承认林纾的文学才华和地位。林纾的译笔有其独自的特色,又颇能保有原文的情调,人物也能传原著之神。他借助他人口译来翻译的小说,其成功译作至今还具有生命力。这些西洋小说向中国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此后的十六七年间,他几乎是无间断地在译坛上辛苦耕耘,译作的总数达179种,涉及11个国家的98位作者,被誉为“译届泰斗”。
然而,从政治立场看,辛亥革命之前的林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方面强烈要求反帝救国、热血澎湃,一方面却不赞同以改朝换代谋求救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伴随着政治立场的落伍,林纾身上亦新亦旧的二重色彩更明朗化了。辛亥革命后,林纾对“共和”制下的民国是否优于那个未曾实现的“君主立宪”产生了疑惑,对于民国初年的乱哄哄的“共和”渐渐不满,失望乃至绝望。他写道“时局日坏,乱党日滋。天下屹屹,忧心如焚。无暇作谑,但有深悲”。前清已矣,现实又给他当头棒喝,他的立场复归到辛亥革命前的立宪派那里。他成了一位可叹的“遗老”。
(摘编自张俊才《林纾评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林纾虽然年轻时就以文才出名,但“狂生”的名声使他仕途坎坷,他不得不一次次地赴京赶考,最终还是成为落第举人。
B.中法之战,中国海军全军覆没,左宗棠督办福州军务后,林纾和好友拦马告状,控告有关官员掩盖败绩的罪行,表现出林纾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林纾的诗集《闽中新乐府》以鲜明的政治性和现实性成为向人们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著作,被奉为金科玉律,影响很大,流传很广。
D.林纾十分喜爱西湖的旖旎风光,他查看并补栽垂柳幼苗的举动在当时的杭州传为佳话,他也高兴地自号“西湖补柳翁”。
E.作为一篇人物评传,材料融记叙和评论为一体,记述了一代翻译家林纾的突出成就,也没有回避他的缺点,记叙清楚,评价公允。
(2)林纾受维新思潮的影响在材料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请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林纾为什么被誉为“译界泰斗” 请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林纾是怎样成了一位可叹的“遗老”的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这个老者生得一副吉人天相:浑身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余的肉,精瘦得像一只老鱼鹰,脸色黑红且很有光泽,短短的花白胡子特别有精神,而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尤其明亮。
B.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等既然非一日形成,解决起来当然也不会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上下其手,就肯定可以看见曙光。
C.一些医学书刊称每天喝八杯
( http: / / www.21cnjy.com )八盎司的水对健康很有益,于是此说成了许多人养身的金科玉律,但《美国肾脏学会期刊》重申:目前无明确证据显示多饮水有益健康。
D.为了做一名优秀歌手,她多次到北京拜师学习,每次下车伊始便直奔老师家,舍不得浪费一分。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3分)
A.王勃的骈文继承了徐陵、庾信的艺术风格,但又注以清新之风,创造出气象高华、神韵灵动,使骈文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B.与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者的阿谀谄媚相比,陶渊明守住心灵的乐土,不愿做贪官昏官的选择确实难能可贵。
C.在李密写完《陈情表》后最多一年左右的时间,祖母刘氏就去世了,他在家守孝两年后出仕。
D.千百年来,庄子那种独具魅力的追求逍遥的理论,深刻影响了后世人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为人们开辟了一条通往自由的人生之境。
14.
下列诗句按顺序排列成为一首完整的诗歌,正确的是(
)。(3分)
①门前树已秋
②窗里人将老
③寒山独过雁
④结茅临古渡
⑤日夕逢归客
⑥暮雨远来舟
⑦卧见长淮流
⑧那能忘旧游
A.⑤①③⑦②⑧④⑥
B.⑤⑦③⑥①②④⑧
C.④①⑦②③⑤⑧⑥
D.④⑦②①③⑥⑤⑧
15.
材料一:湖北17岁的女生商某外出与同伴聚餐,边走路边玩手机,要过一座桥时,一脚踏空,掉入没有护栏保护的深坑,经抢救无效死亡。
材料二: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
( http: / / www.21cnjy.com )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低头族”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流行词,请针对这种现象,拟一条宣传语。不少于10字,不多于25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下图反映了我国15年来农村人口城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化情况,请概括出图中两条主要信息,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每条不超过30字。(6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错觉
印度·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哎,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品读这首小诗,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A(“也使‘粉丝’自己得以扩大知名度”不正确,文中并未谈及。)
2.C(“这在现实世界中则不可能”绝对化,原文第二段说“往往是泾渭分明的”。)
3.D(“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极端”理解不正确,据第四段相关语句可知,微博的“粉丝”有时不是单纯的迷恋,而恰恰是为了对一些人进行攻击,所以无所谓两个极端。)
4.
(3分
)C
5.
(3分)A(
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6.
(3分)D(
世祖赐死江谧,是因为江谧的挑拨离间)
7.(10
分)
(1)
江谧转任尚书度支郎,不久升任右丞,兼任比部郎。
(5
分)
(译出大意给
2
分;"
转"
“俄”“兼”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
(2)
僧遵道人与江谧交情深厚,跟随江谧一起到郡上任所,因小事犯了过错,就被关进郡狱让他挨饿。
(5分)
(译出大意给
2
分;"款"
"莅""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8.《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写正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亦可):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写反衬亦可),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视表达情况每点给2到3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9.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偷生落泪,②垂老多病之叹: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③心系朝廷: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④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每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
10.(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11.(1)选E给3分,选B给2分,选
( http: / / www.21cnjy.com )D给1分,选A、C不给分。(选项A:根据原文第一段因为秉性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蔑视,青年时代的林纾被乡里视为“狂生”,但并没有说因为这个名声使他他不得不一次次地赴京赶考,最终还是成为落第举人。前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强拉因果;选项C:对应的原文“为儿童创作的带有启蒙性质的通俗歌诀”“养蒙者所宜奉为金科玉律”,选项把对象“儿童”换为“人们”,把“宜(应该)”换为“奉为”,曲解文意;选项D:对应的原文说“着人补栽在缺柳之处”,选项“他查看并补栽垂柳幼苗”表述不太严密,原文说“此事在杭州传为佳话,他以此自号‘西湖补柳翁’”,并没有说林纾很“高兴”。)
(2)①印行第一部诗集《闽中新乐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启蒙儿童思想;②译介西洋文学,参加文学改良运动;③不赞同以改朝换代谋求救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林纾的翻译开拓人们的视野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人们展示西方文化,引起巨大反响;②林纾的译笔有特色,有些成功译作至今还具有生命力;③林纾在译坛上耕耘十六七年,用力之勤,译作数量之多,都是惊人的。(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①辛亥革命前,林纾有强烈的社会责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感,要求反帝救国,热血澎湃;②甲午战争后,林纾接受维新思想,主张改良社会,不赞成改朝换代;③辛亥革命后,林纾对现实忧心如焚,对“共和"渐渐不满乃至绝望;④亦新亦旧的矛盾思想使林纾政治立场落伍,复归到立宪派,成了可叹的“遗老"。(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12.
C(A.吉人天相:好人总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到上天的保佑,多用作遭遇危险或困难时的安慰语。吉人,有福气的善人。天相,老天的保佑。望文生义。B.“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C.金科玉律: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守则、信条。D.下车伊始:旧指新官刚到任。下车,指新官到任;伊始,开始。现指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
13.B(A成分残缺,应该是“创造出气象高华、神韵灵动的风格”。C最多和左右矛盾。D搭配不当,应该是“一条人生之路”)
14.D(以上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淮上遇洛阳李主簿》。按照律诗写作规则,偶数句需押韵,本诗韵脚依次为“流”“秋”“舟”“游”,故二四六八句必须对应序号⑦①⑥⑧,故排除B.C;又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故中间两联必然是②①、③⑥的组合,排除A。)
15.示例1:拒做手机低头族,请你抬头看看我。
示例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16.(1)农村人口城镇化有两条途径:进城打工、进城求学。
(2)15年来农村人口城镇化中进城打工途径的人口由多变少,求学途径相反。
17.这首小诗中河的两岸都认为自己所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方没有欢乐、幸福,而美好、幸福尽在对岸。诗题点出了问题,这是一种错觉,一种错误的认知。其实,两岸各有各的欢乐和幸福,只是它们没有注意到罢了。也许此岸只看到彼岸的绿草如茵,而忽视了自己这边的翠柳;可能彼岸只看到此岸的高楼林立,而忘却了自己的鸟语花香……生活中亦有这种现象,人们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实这是我们的错觉,所以我们不必盲目地羡慕别人,而应该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快乐。由此可有如下立意:(1)不要只是羡慕别人,幸福、快乐就在自己身边;(2)要把握眼前;(3)盲目羡慕不如展现自己;(4)肯定自己;等等。
参考译文
江谧字令和,是济阳考城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祖父江秉之,曾任临海太守,是宋代有名的清正官吏。父亲江徽,任尚书都官郎,吴县县令,被刘劬所杀。江谧当时被关押在尚方署,孝武帝平定京城后,才被放出来。初仕任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县令,为官精干称职。宋明帝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身侍奉,明帝对他很是亲信。明帝做皇帝后,任江谧为骠骑参军。
江谧转任尚书度支郎,不久迁任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468),江夏王刘义恭的第十五个女儿死掉了,其时十九岁,尚未行笄礼。礼官讨论应按成人行葬礼,诸王着“大功”丧服。左丞孙特别上奏说:“《礼记》上说女子十五而笄,郑玄解释为此是针对已许嫁的女子而言的。至于未许嫁的女子,则二十岁行笄礼。射慈说十九岁死仍然属于殇。因此礼官的决定不合经典,没有根据。”朝廷决定对博士太常以下礼官都检讨认错。江谧因此受到杖责五十,并停职百日。江谧又上奏说:“孙事先没作研究辨析,混同谬议。按照惯例,也应受责罚。”于是孙又检查认罪。皇上下诏“可以”。
后来江谧出任建平王刘景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为政苛刻。僧遵道人与江谧关系密切,随江谧到郡里,只因犯些小事,便被他下到郡狱里,僧遵撕衣为食,三件衣都吃完了,便被活活饿死。此事被有关部门揭发,江谧被调回京城听候处理。明帝驾崩后,江谧遇赦幸免。后任正员郎,右军将军。
太祖萧道成统领南兖州时,任江谧为镇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长史、广陵太守,入都任游击将军。江谧品性流俗,善于趋利附势。元徽末年,朝野都有心拥戴建平王刘景素,江谧便使劲巴结景素,后来景素失败,江谧差点丢了命。苍梧王被废以后,人心还没安定,江谧便竭诚归服太祖,被任命为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建元三年,任左民尚书。诸位皇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阁用文武主帅,都让江谧来安排。不久皇上下敕说:“江谧本为寒门,按说不应和贵族平等使用。但他甚有才干,卖力称职,可以让他主持吏部工作。”
江谧长于刑法诉讼,他分管的部门很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绩。太祖驾崩时,江谧推说有病不入内殿,众人都推测他是因没被参予顾命而心怀不满。世祖萧赜做皇帝后,江谧没有被升官,因此更加怨恨。后来世祖生病,江谧去见豫章王萧嶷,鼓动说:“皇上这病是没指望了,太子又没什么才能,你现在有什么打算呢?”世祖知道后,让江谧出京去任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还没出发,皇上又命御史中丞沈冲揭发江谧前后罪行,下诏赐死,当时江谧五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