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空气 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1.1空气 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2-07 16:1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空气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组成。

通过实验,知道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初步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气体压强实验,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

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设计。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
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及日
常生活积累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都显得比较零碎,
不够深入。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能流动,空气里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而本课是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空气的成分,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教材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
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重点难点
1、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难点: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导入新课
利用电脑播放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
活动2【讲授】知识讲授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如果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则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假设。
收集证据,设计实验:
根据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收集到的证据可能有:①动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③将木条先放在一瓶氧气中燃烧,再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到一瓶空气中;④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矿泉水,片刻后,矿泉水瓶外壁就会有水珠凝结;⑤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会受潮变软⑥展示一星期前放置暴露空气中的石灰水
做出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杂质(如尘埃)等多种物质。
思维延伸:空气中还有其他成分吗
活动3【导入】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
1、通过对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你有何感想
2、拉瓦锡通过这一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3、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有无不足
开拓视野:稀有气体的发现史。
获得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
根据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收集证据,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
学生自主学习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1.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所表现的科学态度
2.了解拉瓦锡得出的“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体会其实验原理
活动4【导入】演示实验
1、提出问题,选择什么物质才能比较准确的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引发进一步探究。
2、介绍可燃物──红磷(展示红磷样品)。
3、介绍实验装置。
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利用等待集气瓶冷却的时间,组织学生预测、讨论。
活动5【测试】课堂测试
1、电工师傅使用的“验电笔”中常充入一种气体,此气体通电时发红光,它是(
)
A、氖气
B、氮气
C、氧气
D、空气
2、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简答:为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常在灯泡内的玻璃柱上涂少量红磷或在灯泡内充入氮气,试解释原因.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根据空气成分填空:
⑴.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逐渐变软

⑵.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会附有一层白色物质

拓展延伸
已知:镁+氧气
氧化镁
镁+氮气
氮化镁
据上述反应,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
。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