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2.3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2-07 20:4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化学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发挥学生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潜能,使学生全面发展。为此,以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在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上,我进行了一下尝试:1、注重以生为本,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由导入到重点的突破,教师始终关注每一位学生参与探索学习的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参与和指挥者、咨询与合作者,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发展的主阵地。2、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本节课让学生在发现与归纳、表述与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学习化学的亲身体验,进而内化为化学思维方式及化学观念,尽力做到使学生感悟到、体验到、经历到和收获到,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教学背景分析
1、《爱护水资源》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爱护水资源》在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的概况及水资源的保护两部分内容。其学科知识容量不大,但突出了人文内涵和素质教育功能。是体现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很好的切入口。
水资源的概况:一方面地球水储量丰富,另一方面可供使用的淡水奇缺。教材利用柱状列表对比直观展现了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缺的状况,意在加强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水资源保护:教材同样利用直观的图文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能更清晰的了解到身边就有如此惨烈的景象,从而使学生对节水、防治水污染形成思想上的认同,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
学生现状分析
1、初中阶段的学生问题意识薄弱;对知识或现象往往表现为只注重知其然而不注重知其所以然,但思维活跃、精力充沛。
2、城市的孩子对缺水几乎没有切身体验,对水的污染情况知之甚少。生活环境使得新教材中所呈现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如刷牙、洗衣、冲厕等)比比皆是。
3、虽然会使用电脑,但将电脑用于学习的甚少。
因此,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上看,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学习的过程尤为重要,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更是重中之重。结合学生的实际,做到不受传统知识教学影响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好课标对教材内容深度广度的要求,不随意扩展内容而增大学生学习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
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认识网络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探究活动的开展;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
调查、阅读、实验、探究、交流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1、预习:
预习导纲:
(1)阅读课本p59-63页和下面材料,了解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使用及保护情况。
〈资料一〉
1998年中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抗洪、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1998年全国属丰水年,降雨量比常年偏丰,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增加,地下水储存和水库蓄水总量有所增加,黄河下游断流比1997年有所缓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水环境状况局部有所改善。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略有增长,全国供水基本上满足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需求。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对水利建设作了总体部署。但是,中国面临的水资源形势依然严峻。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水的问题比较突出。黄河下游断流情况依然严重,重要江河的水污染还未得到有效控制,以城市为中心的地下水超采情况仍很严重,工农业用水浪费没有得到遏制。
在地球为人类提供的“大水缸”里,可以饮用的水实际上只有一汤匙。地球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
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即使如此,总体而言,世界上是不缺水的。但是,世界上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
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人类使用水资源的方式以及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形势。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亿立方米污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35.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体受到污染。
〈资料二〉
世界153国家中指标排序
a.
水资源总量(前10名)
巴西、俄罗斯、美国、印尼、加拿大、中国、孟加拉、印度、委内瑞拉、哥伦比亚
b.
人均水量(后10名)
中国、利比亚、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约旦、也门共和国、以色列、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布隆迪
〈资料三〉
水污染主要有:1、病原微生物污染: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垃圾等,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2、需氧有机物污染:造成水体缺氧,对鱼类危害最大,其来源多,排放量大,污染范围广。3、富营养化污染:地表水体(河流)接纳大量氮、磷、有机碳等植物营养素引起的浮游生物急剧繁殖的水体污染;4、恶臭:是一种普遍的污染公害,人能闻到的恶臭物达4000多种,危害大的有几十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5、地下水硬度升高:难喝,苦、涩,可引起腹泻,功能紊乱等。6、毒污染:是非常严重的一类污染。7、油污染;8、热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主要来源于电力、冶金、化工等工厂,特别是核发电站。9、放射性水污染:是放射性元素引起的一种特殊的污染。
课上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情境导入
1、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美丽的水图,接着展示污染的河水、干旱的土地的幅图片。(投影)2、“水是我们的好朋友,是水把大自然装点的如此美丽,但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面对此情况我们应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很专注这使我感到很快乐,也给了我鼓励,哪位同学谈谈你的想法?赞同的举手)[板书课题]
倾听,领会画面内涵产生想法并叙说:水是宝贵资源,是生命支柱,节水、爱水,防治污染,保护水资源等
通过两组图片的对比,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情感的共鸣,产生节水爱水的意识。
3’
师生互动交流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要节水爱水就要了解我们所拥有的水资源及使用情况,(投影)其他组有无补充或不同?[板书:水资源概况](同学们的预习很好,材料搜集很全面,我很高兴,感谢大家的合作)2、通过以上介绍,可以怎样概括?(板书:既丰富又短缺)
登台分小组汇报全球、我国、北京水资源情况总结:既丰富又短缺,分布不均总量多,可用有限,分布不均。
鼓励学生登台汇报,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信心,培养学生的表述与交流能力,使学生了解并感受我们所拥有的水资源情况。
9’
二、水资源的利用1、有限的水资源,使用情况又如何呢?(虽然你了解的不够全面,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2、以上情况说明什么?你又有何想法?[板书:浪费、污染严重]
登台介绍:社会上,家庭里,学校里。总结:
浪费、污染日趋严重节水爱水
使学生广泛了解水资源的利用浪费、污染日趋严重。产生节水意识
8’
三、爱护水资源1、面对水的浪费和污染,国家以及业人士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投影)
观看,了解
了解国家、专业人士的措施与做法,唤起学生节水爱水意识,激发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好学上进,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
2’
2、为了配合国家、专业人士为节水爱水防治水体污染所做出的努力,我们应怎样做呢?
[板书:二、节水、爱水人人有责]3、小结:大家精彩的表述也道出了我的心声,想法和建议很好,这说明我们是一个
登台结合实际想象并表述交流
10’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互动交流
素质良好的集体,关键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节水爱水,防治水体污染。(投影)
领会老师的意图,坚定信心,节水爱水防治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行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2’
反馈
四、实战演练1、节水、爱水、保护水不能只是一句口号,下面就让我们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比一比,看谁表现最好,成为节水爱水标兵(反馈练习—第一关
中考演练关)(你们的辨别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这是我由衷为大家高兴)2、第二关:智囊关(投影)组织交流(你们很有创见
,这非常可贵,诺贝尔奖在等待着你!)3、第三关:精彩论述关布置课后延伸交流(理化天地在等待着你精彩的文章)
认真独立完成练习提出建议并交流课后交流
通过实战演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学生辨别能力加固节水爱水意识,增强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6`
评价小结评价小结
2、小结:同学们的表现是我感到很欣慰,表述是那么准确,倾听又是那么认真,你们在不断进步,我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在我们共同捍卫行动的保护下,一定会使我们本就美丽的家园“碧水蓝天常在,鸟语花香永存”
坚定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信念与教师产生共鸣
2`
机动3`
(1)下列有关水的组成、构成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目前,世界上有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有关部门呼吁市民要节约用水。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无关的是(

A.淘米水用来浇花
B.开发利用地下水
C.使用节水龙头
D.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3)下列家庭用水习惯中,你认为既科学又经济的是(

A.洗澡擦香皂时不关上喷头
B.洗碗筷时不间断地冲洗
C.洗菜、淘米、洗衣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D.洗手、洗脸、刷牙不随时关闭水龙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为节约用水,应少喝水,不洗澡。
C.地下水的大量开采能为人类解除水危机,人类不必为缺水而苦恼
D.污水排入池塘后不久,整池水被污染了,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5)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六十亿生命之所系。”下列措施:①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③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④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以上措施中有利于改善水质的是(

A.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二关:智囊关
据统计我国有20个省、市的水资源紧缺,为了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现就防止水体污染这一方面,请你提出三点可行、有效的建议(提示:从工业、农业、生活三个方面考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关:精彩论述关(课堂延伸):
(要求:观看左图,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立意新且进步向上,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探究性活动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所需材料和知识,除了在教师帮助外,学生自己可通过很多途径获得信息。例如:实地调查、实验、图书资料、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媒体上搜索获得信息。因此,探究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在探究性活动中,学生可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性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了对科学探究的情感,理解了科学的本质,发展了自身的科学素养。在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创新,在感悟和体验中得到发展。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分析。的确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才干,体现创新精神。这种探究性活动,能更好地使教师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情感与态度的熏陶,完成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活动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现代化的设备、设施还很陈旧,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再有学生基础较差,探究性活动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初三学生正面临中考,家长都希望孩子考上好一点的中学,都担心探究活动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中考成绩的提升,对综合实践活动并不非常支持。
现在探究性活动的质量虽然离课程标准还有一段距离,但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尤其使我们教师感到欣慰的是:学生对探究性活动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使我有信心开展好以后的探究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