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能源不仅给人类社会文明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污染和破坏.
2.知道温室效应和酸雨现象形成的原因,知道铅尘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经历聆听、阅读、交流讨论的学习过程,感悟学习的途径和方式方法是多样的.领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形式进行学习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认识能源的价值的同时,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能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中体会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讲了能源革命这节的内容,现在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的进步历程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远古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只能利用无私的太阳所赐予的天然能源--太阳能:钻木取火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蒸汽机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
教师: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还不错。进入21世纪,我们对能量转化技术的掌握是日趋成熟完善,对能源的利用也日趋合理,到底21世纪我们的能源发展是怎么样的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能源下可持续发展,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自主预习案】
1、过量的
、
(又称氟利昂)等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后,会聚集成一个温室气体层,使地球表面的热辐射不容易向空间散发出去,导致全球的平均气温升高,形成了
。
2、
和
排放到大气中,会生成酸性物质,溶在雨水中便
形成了酸雨。酸雨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它会导致土壤
,使树木等植物难以生长。
3、为减少能源利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改
统能源利用技术,同时还要着力开发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新课教学】
1、21世纪的能源趋势
教师: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特别是近三四十年来,能耗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同学们看下图16.5-1,了解一下一个多世纪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
(学生看书,老师板书)
学生看完后,老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一些有关近年来能源消耗的图片,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叫学生讨论交流,21世纪的能源趋势是怎样的?
根据上一节课学过的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我们知道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并求是取之求尽、用之求竭。化石能源、核能等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现在开采得越多,留给子孙后代的就越少。人类自1973年以来,共向地球索取了5
000亿桶(约合800亿吨)石油,剩下的石油按现有生产水平计算,还可保证开采44年。天然气也只能持续开采56年,一些国家的煤炭资源已采掘殆尽。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要节约能源。因此同学们以后不仅自己节约能源,看到浪费能源的行为也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制止。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教师: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特别是目前石油、煤炭占了能源的绝大部分,而且年消耗量在不断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我们来看下影像,了解一下它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可能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讨论、举出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图16.5-2表中的空格填上,使学生认识到过量使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3、未来的理想能源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留给子孙后代的越来越少,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学过的有关能源的知识,以及课本上提出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并说明其道理,同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当堂训练案】
1、关于煤的叙述中,下列正确的是(
)
A
煤是一种纯净物
B
煤燃烧后的产物只有CO2
C
煤燃烧容易引起污染,在我国只能把它作为二次能源
D
煤中的化学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
2、下列能源中与太阳能无关的是(
)
A
水能和风能
B
煤和石油
C
潮汐能
D
干木材
3、利用焚烧垃圾来发电,此过程中的能量如何转化
A.化学能→内能→电能
D.太阳能→内能→电能
C.核能→内能→电能
D.电能→太阳能→内能
4、水电站用拦河坝提高上游水位,被提高了水位的水流下来时,冲击水轮机的叶轮,带动发电机发电.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顺序正确的是
A.势能、
动能、
电能
B.动能、
势能、
电能
C.内能、
电能、 动能
D.
动能、
电能、 势能
5、目前,化石燃料仍是世界上的主要能源。
(1)化石燃料属于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完全燃烧4m3的天然气可放出
J的热量。(天然气的热值是7.5×107J/m3)
(3)化石燃料燃烧可造成空气污染,为减小有害物质排放,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