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出发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2-07 14:1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出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出发》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其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
2、认识圆号、小提琴、小军鼓等乐器,并了解其音色的表现特点。
3、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难点:听辨圆号、小军鼓等乐器的音色。
3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师:谈谈出发时的心情……
二、欣赏教学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简介乐曲背景。
1949年10月,乐曲《出发》是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创作的一首交响套曲《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首。套曲《冬日的篝火》一共由8段组成,分别是《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少先队员的聚会》《冬日的黄昏》《行军》《归来》。套曲表现了一队少先队员冬天乘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21教育网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三、分段欣赏
1.再次聆听乐曲《出发》引子部分,请学生注意欣赏。
(1)音乐模拟火车启动到行进的音响,速度是怎样的?(速度渐快。)
(2)火车拉响汽笛的音响,是由什么乐器模拟的?(由小号模拟的。)
(3)火车前进的律动,是由什么乐器表现的?(弦乐器、定音鼓与小军鼓。)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1)跟着老师学唱主题A。
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跟着老师用la模唱主题旋律。
(2)欣赏主题A音频,感受主题A的音乐形象。
师:主题A是由木管乐器演奏的,音乐很欢快。请同学们注意主题A的伴奏,由定音鼓和小军鼓击出的节奏,模拟了火车前进时,车轮与铁轨的“哐哐”声;弦乐器演奏的伴奏音型,描绘了火车在祖国大地上风驰电掣般飞驰的形象。我们再听一遍主题A。
(3)再次欣赏主题A音频,学生感受主题A的音乐形象,并边听音乐边模仿火车行进的动作。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1)跟着老师学唱主题B。
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跟着老师用la模唱主题旋律。
(2)欣赏主题B音频,感受主题B的音乐形象。在聆听之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

听到这段音乐,你有什么联想?(仿佛少先队员们坐在宽敞的列车车厢里,看着车窗外美丽的景色,心情无比欢畅。)21cnjy.com
(3)再次欣赏主题B音频,感受主题B的音乐形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打击乐器为主题伴奏。
四、完整欣赏乐曲《出发》
教师在播放音乐之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1)主题A和主题B分别在音乐中出现了几次?(主题A出现了三次,最后一次出现时稍有变化,主题
B也出现了三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主题A和主题B出现时,分别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这个问题对二年级学生可能有一定难度,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可以由教师告诉学生。)21·cn·jy·com
(主题A前两次出现时,都是由木管乐器演奏的;主题B三次出现时,分别是由弦乐器与木琴、木管乐器、弦乐与钢片琴演奏的;主题A最后一次出现时,是由木琴主奏的。)
五、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www.21-cn-jy.com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2·1·c·n·j·y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六、学习小节线、小节、终止线。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终止线。
2.请学生说说《出发》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出发》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请学生设计演唱《出发》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七、教师总结学生跟着音乐模仿演奏乐器、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21·世纪
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