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宜兰童谣(片段)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管弦乐曲《宜兰童谣》是根据台湾民歌改编的,并能哼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在音乐聆听、打拍子、哼唱、模仿声音、律动等音乐活动中分辨《丢丢铜》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21教育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爱这首台湾宜兰地区的音乐作品,乐于用声音、动作等活动方式参与到音乐的感受中。
2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聆听音乐的方法,对于比较简单的乐句能够进行模仿哼唱。本课作品根据台湾宜兰地区的民歌《丢丢铜》改编而成,由于歌曲本身使用闽南语演唱的,对于生活在北方的孩子从听觉上来感受还是有难度的,因此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只要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歌曲,记忆旋律,就能进一步的分析感受乐曲《宜兰童谣》。21cnjy.com
3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二拍子的宜兰童谣《丢丢铜》,哼唱歌曲。
难点:聆听《丢丢铜》音乐主题在《宜兰童谣》中出现了几次,分辨乐曲中模仿的火车声、汽笛声。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1、律动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音乐的美!
教师引领生律动,感受《丢丢铜》音乐的欢快!
2、电子白板简介台湾
师:歌曲好听吗?这是一首好听的台湾童谣!你对台湾有哪些了解
电子白板简介台湾地理位置
活动2【讲授】新授
1、初听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在音乐中走进台湾,听一听那里的童谣!
提问: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什么歌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第一次聆听,初步感受闽南语演唱的《丢丢铜》)
生回答
2、揭示歌曲名字,了解歌词内容
师:歌曲听懂了吗?
生:没听懂!
师:一起来看歌词,了解歌曲唱的内容!
电子白板分析歌词,指出衬词,请学生画出歌曲真正的意思!
3、复听,猜猜“碰孔”的意思
生再次聆听感受歌曲,猜歌词中“碰孔”是山洞的意思。(第二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
揭示歌曲意思:火车行到山洞里,山洞里的水滴落下来,发出了“丢丢”的滴水声!就有这首好听的歌曲《丢丢铜》。www.21-cn-jy.com
4、感受歌曲节拍
师:一起再来听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第三次聆听,加深对歌曲的感受,通过多次的聆听加深记忆)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
师:再听:用二拍子为歌曲伴奏(第四次聆听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拍二拍子,是在掌握的基础上,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受歌曲!
6、再听:跟唱部分歌曲,主要唱其中的“丢”、“丢丢”(第五次聆听,降低学习难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看歌词)21·cn·jy·com
7、师:师示范唱,生跟唱,
随音乐哼唱歌曲。(第七次聆听,巩固对主题音乐的印象)
8、学唱歌曲,看歌片唱。电子白板:白板资源电子琴逐句弹奏旋律,生跟唱(第六次聆听,先学习衬词部分,降低演唱中词语的难度)2·1·c·n·j·y
9、师:再合音乐唱一唱。
表演唱(第八次聆听,加深对主题音乐的记忆)
师生共同律动表演唱歌曲《丢丢铜》。
10、听乐曲,填表格
仔细听《宜兰童谣》这首作品与歌曲《丢丢铜》对比。将正确的答案填入表格。
(电子白板:区分歌曲和乐曲的不同,初步了解同一个音乐主题可以进行不同内容的处理)
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丢丢铜》是歌曲------,生一起分析《宜兰童谣》是乐曲
11、《丢丢铜》主题旋律出现多次?
师:仔细听一听,在这首乐曲中,主题旋律出现了多少次?
生聆听:丢丢铜旋律出现的次数?4次
12、聆听介绍作品结构,四次旋律是按照怎么的顺序出现的,教师板书
边听音乐教师边写作品结构,提示学生聆听出现的位置。
13、四次主旋律的力度有什么变化
(电子白板:分别聆听四次主题,提示学生用音乐强弱符号进行标记。)
活动3【活动】巩固拓展
1、听辨乐曲中的钟声、火车鸣笛、行进的声音。教师板书画节奏谱提示。
用声音模仿声音、火车鸣笛、行进的声音
2、在乐曲中模仿体验
3、随音乐模仿声音为乐曲伴奏并在主题出现处演唱歌曲《丢丢铜》。
完整表现,随音乐模仿声音伴奏,并哼唱主题
活动4【活动】结课
希望同学们以后也有机会走进台湾,观赏那里的美景、品尝当地的美食、了解那里的音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