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习题(含答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6-1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习题(含答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7 16:54:5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一、选择题
1.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解析】 A、B两项均不符合鸦片战争后的史实;D项不是其主要作用;其主要作用在于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答案】 C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学”主要是指中国的教育制度
B.“西学”主要是指西方的近代科技
C.该思想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D.洋务运动是该思想实践的具体表现
【解析】 教育制度仅是中国传统封建制度的一个方面,故A项的表述不正确。
【答案】 A
3.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
【解析】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仅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先进制度,即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从“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可知,材料反映了维新派批评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答案】 A
4.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集团分为两派:甲派主张“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乙派认为“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这反映出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  )
A.对待外洋事物的态度
B.对待清政府的态度
C.对待外国侵略者的态度
D.对待农民起义的态度
【解析】 材料中可以看出两者对待外洋事物的态度存在根本分歧。而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对待外国侵略者和农民起义的态度。
【答案】 A
5.郑观应在《盛世危害》中提出:“欲致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
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
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实行政治改革
【解析】 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欲致强……改良政治”可知郑观应认识到要想强国富民必须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选择C项。
【答案】 C
6.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解析】 清朝末年,西方在工业革命的促进下,科学技术取得长足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心意思西器制作方法大多来源于中国,可以看出该诗作者的盲目自大。
【答案】 C
7.近代一位历史人物认为:“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这描述的是(  )
A.君主专制      
B.民主共和制
C.中体西用
D.君主立宪制
【解析】 从材料中“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的信息说明政体为君主立宪制。
【答案】 D
8.大力赞扬卢梭等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的学说,呼吁用革命手段“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恢复人民本应有的民主权利。这种观点应属于哪一政治派别(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顽固派
D.革命派
【解析】 材料中主张用革命手段“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可见应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部分清朝官员提议修筑铁路,遭到部分守旧势力的反对。理由是:“自强之道,不务修道德,明政刑,而专恃铁路,固已急其末而忘其本。”指责修筑铁路违背“祖宗成法”,会引起天下大乱。
材料二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轮,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分别代表了哪些派别的观点?
(2)材料一与材料二两种观点有何异同?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主张有何进步之处?试找出两种主张存在差异的原因。
【解析】 第(1)问可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并参考所学知识予以判断。第(2)问和第(3)问应结合三个派别的基本主张进行对比,并从其各自的阶级立场角度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
【答案】 (1)顽固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2)异:是否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
同:维护封建统治和“纲常名教”。
(3)进步之处: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习西方的议会民主政治制度。
原因:“中体西用”说是地主阶级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没落的旧制度;而材料三中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是由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提出,其目的在于发展资本主义。阶级立场的不同,是两种主张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由者,凡所欲为,理无不可。此如有人独居世外,其自由界域,岂有限制?为善为恶,一切皆自本身起义,谁复禁之?但自入群而后,我自由者人亦自由,使无限制约束,使入强权世界,而相冲突。故曰:人得自由,而必以他人之自由为界。此则《大学》絜矩之道,君子所恃以平天下者也。
——严复《群己权界论》
材料二 “而常语之称自由,则与有议院等”。故言其民自由,无异指其国之立法。
——严复《宪法大义》
材料三 国大民众,而行宪法,代议所不能不用者也。
——严复《宪法大义》
材料四 三权者,前已及之,立法权,行法权,司法权也。中国自古至今,与欧洲二百年以往之治,此三者,大抵不分而合为一。至孟德斯鸠《法意》书出,始有分立之谈,为各国所谨守,以为稍混则压力大行,民无息肩之所。顾考之实事,亦不尽然。
诸公勿视立宪为甚高难行之制。笃而论之,其制无论大小社会,随地可行;行之而善,皆可以收群策之效,且有以泯人心之不平。
——严复《宪法大义》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严复的主要政治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政治观点产生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严复政治思想的认识。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人得自由,而必以他人之自由为界”“与有议院等”“无异指其国之立法”概括。第(2)问严复政治观点产生的原因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来考虑。第(3)问谈对严复政治思想的认识,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不足。
【答案】 (1)个人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的自由为前提;西方自由以立宪为特征,以议院为标志;代议制民主和法治是西方自由民主体制的重要特征;主张实行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政体。
(2)19世纪末,民族危机深重;近代留学风潮;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3)严复的自由民主思想体现了西学东渐的历史趋势,有利于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但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状况的限制,并未能真正推动中国的政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