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习题(含答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6-2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习题(含答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7 17:38:5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1.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陈独秀
解析:康有为前期主张维新变法,在守旧派眼中是“太新”;后期是保皇党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主张保留君主,在革命派眼中是“太旧”。因此选择A项。B、C、D三项人物的思想都没有体现这一特点。
答案:A
2.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据此,可判断出他(  )
A.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
C.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解析:“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可以得出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不变革社会制度是行不通的,故C项正确;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代表,并非反对学习西方,而是认为学习西方的重点应是社会制度,故A项错误;维新派存在脱离广大民众的局限,故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3.
“特观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严复的这段话,反映出他关注自由主要是基于(  )
A.救亡图存  
B.实现民主
C.发展经济  
D.解放思想
解析:从题干信息:“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看出严复关注自由主要是救亡图存。
答案:
A
4.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解析:该思想家认为美国和法国的共和制不适宜于中国,但没有否定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故B项错误;中国要安定,“宜效英之存虚君”,保留君主,但君主“统而不治”,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君主立宪制属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效仿英国进行政治改革,没有体现托古改制的特点,故D项错误。
答案:C
5.
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  )

以西方天赋人权抨击封建专制主义

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

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振兴国家之根本
A.魏源
B.严复  
C.陈独秀
D.孙中山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材料思想的特点,题干材料反映出这位思想巨人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主义,主张变法挽救民族危亡。魏源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排除A项;严复是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符合题意,B项正确;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抨击封建正统思想,高举民主与科学,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C项排除;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不符合题意。
答案:B
6.
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纲领时说:“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针对的是孙中山主张中的(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解决的是民族独立的问题,“创立民国”解决的政治民主共和的问题,“平均地权”解决的是人民的生活和社会进步的问题,材料体现了孙中山对劳动者的关注和关心,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答案:D
7.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脱离中国传统政治,是全盘西化的产物
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D.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解析: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有发扬传统的民本思想,所以B错误;孙中山先生仿照美国建立美式共和国,所以D错误。钱穆认为三民主义吸取西方的优点而无其缺失偏病,所以A错误。
答案:C
8.(2014·广元模拟)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治设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材料三,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解析:(1)问考查梁启超的兴民权和“新民说”,从材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提高国民素质是当务之急,要先培养“新民”,再建立民主政治。(2)问政治设想从材料中很容易获取:“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主张君主立宪,“行三权鼎立之制”主张三权分立;原因一般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3)问观点主要再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不同之处主要从革命手段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1)梁启超认为提高国民素质是当务之急,先培养“新民”,再建立民主政治。
(2)设想: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3)观点:将社会革命融合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之中;以三民主义为武器,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不同之处: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改变传统专制政体,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以反对材料观点的立场,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明是如何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作用于中国文明的。
(2)如何理解材料中导致中国近代“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的最主要因素?谈谈你的启示。
解析:(1)材料认为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产生影响。此题要求从反面概括西方文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影响,这就需要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变化回答。
(2)第一小问中国近代之所以落后,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列强和封建势力的压迫;第二小问启示主要从解决之道入手,要摆脱落后的面貌,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
答案:(1)经济: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并出现短暂的春天。
政治: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清政府提出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思想:维新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实业救国思想传播;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因素:中国近代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近代化无从发展。
启示:要实现近代化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