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7 18:1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主学习:
一、
清末新政(1901-1904)
1、目的:摆脱统治危机,维护清朝统治
2、措施和客观影响
①改革官制。
②改革兵制,
编练新军(有利于近代军队的建设)
③改革学制,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④以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级的发展)
3、结果:激化了阶级矛盾
二、预备立宪
1、目的: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
2、历程:五大臣考察宪政——宣布预备立宪——设资政院、谘议局——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皇族内阁出台
3、后果:立宪派分化,汉族官僚离心,清政府空前孤立。
4、实质:是一场骗局,清政府“预备立宪”极力维护的是君主专制权力。
三、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1、资产阶级革命派为辛亥革命做的准备
①思想基础:革命党人掀起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②组织基础:a.
革命团体相继成立。b.同盟会的成立。
③革命时机成熟:在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下,民主革命更加蓬勃发展。(与保皇派进行论战。
相继举行多次起义)
2、辛亥革命的过程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2)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3)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3、辛亥革命的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条件:①帝国主义干涉革命,支持袁
②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支持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退让
④袁世凯的实力与反革命的两面手法
(2)步骤:
①“逼宫”
②孙辞职
③制造兵变
④北京就任
五、辛亥革命的意义
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2、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创建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为什么失败?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主共和任务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客观原因:
第一,辛亥革命以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呼唤一个强有力的人物。
第二,帝国主义干涉革命,支持袁世凯。
第三,立宪派、旧官僚对革命的破坏,对袁世凯的支持。
第四,袁世凯有实力,使用反革命的两面手法。
第五,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财政困难,是孙中山“让位”的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
原因。
主观原因:
第一,革命党人缺乏政治经验。
第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性与软弱性。
——(根本原因)
目标检测:
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成员十个部中,只有陆军、外交和教育三个部的总长是同盟会会员,其余均为立宪派或旧官僚。这些立宪派或旧官僚的总长有些长期不到职,有些偶尔参与部内会议,大都由次长代行,人称“次长内阁”。
为什么南京临时政府会出现“次长内阁”的现象?
1、封建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武昌起义后,许多省份是由立宪派和封建旧官僚相勾结控制地方政权的。
2、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与妥协性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