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4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7 18:5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一、选择题
1.毛泽东在一次出行前,指示党内:“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它是不会发善心的。”毛泽东“这次出行”的目的是(  )
A.实现合作抗日    
B.实现和平建国
C.实现军队国家化
D.实现政治民主化
【解析】 首先判断“这次出行”是指重庆谈判,发生在抗战胜利后,排除A项;C、D两项都是政协会议的内容,应排除。
【答案】 B
2.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解析】 从材料信息中“毛先生此次去重庆”,可以看出张治中指的是重庆谈判,这次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答案】 B
3.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政协决议,其本质意义在于(  )
A.再次确立了和平建国方针
B.人民得到了一些民主权利
C.改组国民政府,制定宪法
D.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和内战政策
【解析】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打破了蒋介石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其实质就是否定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内战政策。
【答案】 D
4.1946年,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拒绝参加“国民大会”的理由是(  )
A.会议确定了蒋介石的独裁地位
B.蒋介石已发动了全面内战
C.蒋介石违反了政协会议决议
D.蒋介石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解析】 这次“国民大会”是国民党一党包办的,确立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违反了政协决议,故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拒绝参加。
【答案】 C
5.
1947年5月,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开展反内战、反饥饿运动。该运动属于(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
B.知识分子的反蒋爱国运动
C.国统区人民自发的争取民主的运动
D.民主党派发动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解析】 1947年的反内战、反饥饿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
【答案】 A
6.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一直热衷于走的“第三条道路”宣告破产,其标志性事件是(  )
A.全面内战的爆发
B.伪《中华民国宪法》的颁布
C.国共合作的破裂
D.“民盟”被宣布为“非法团体”
【解析】 1947年,国民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强令解散,他们的斗争被迫转入地下。至此,民主党派在中国走第三条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彻底成为泡影。
【答案】 D
7.促使中国民主同盟与蒋介石集团决裂,同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的原因不包括(  )
A.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
B.蒋介石非法召开“国民大会”,制定伪宪法
C.进入战略反攻时,国统区方面斗争高涨
D.三大战役胜利,全国解放在望
【解析】 民盟与蒋介石集团决裂是在1948年初,而三大战役胜利是在1949年初,D项不可能是决裂的原因。
【答案】 D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主要是因为(  )
A.出席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确立了国家的社会性质
C.当时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国都、国旗和国歌
【解析】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这就明确了国家的性质。所以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民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
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
材料二 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
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
【解析】 本题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参政会和建国前夕新政协召开为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和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重点主干知识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问题。解答本题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把历史问题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联系当时的时代主题组织答案。第(1)、(2)问的第一小问可直接在材料中获取答案,第二小问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目的: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
努力:①中国共产党“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目标;②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③推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目的:为区别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联合政府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将尽力和蒋主席合作,以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问(1945.9.27)
材料二 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下,在蒋主席领导下,在彻底实现三民主义的方针下,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毛泽东的演说(1945.10.8)
材料三 双方又同认蒋主席所倡导之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
——《双十协定》
材料四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
——中共1949年劳动节口号
(1)在材料一、二中,毛泽东都提到要彻底实现三民主义,对毛泽东的这种说法应如何理解?
(2)根据材料三,国共两党达成了什么共识?
(3)材料一、二、四中,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解析】 回答第(1)问,要注意毛泽东所说的“三民主义”指的是“新三民主义”。回答第(2)问,要注意联系政协会议的有关内容。回答第(3)问,要从材料发表的不同时间入手,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思考。
【答案】 (1)中国当时进行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若干基本原则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基本一致的。毛泽东指出的“彻底实现三民主义”,就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共识:国共两党都认为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是中国和平建国的基本途径。理解:国民党认为应先实行军队国家化,再实行政治民主化;中共认为应先实行政治民主化,再实行军队国家化。
(3)材料一、二都发表于重庆谈判期间,当时国共两党的关系尚未破裂,蒋介石还是争取的对象。材料四发表时人民解放战争已接近尾声,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裁,坚持反共反人民的立场,已成为人民的死敌,所以中共要坚决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