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习题(含答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习题(含答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7 19:1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选择题
1.
“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2.
19世纪末,一位英国官员说:“帝国就是饭碗问题。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以下各项,未能正确反映这段话的含义的是(  )
A.以上言论中的“帝国主义”意味着对外侵略扩张
B.发动对外战争的目的之一是转移国内阶级矛盾
C.英国经济依赖于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和掠夺
D.通过帝国主义政策解决经济危机和避免战争
3.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中说道:“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利益。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你认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可能说这番话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4.俾斯麦说:“就在70年代初我们结束战争回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说了,我们什么时候再开战?什么时候我们兴‘复仇之师’?”文中所说的“他们”是指(  )
A.英国人
B.奥地利人
C.法国人
D.丹麦人
5.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以上材料反映出英国的真实意图是(  )
A.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B.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C.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
D.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6.
1882年5月,欧洲某几个国家签订的“同盟条约”中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里的“其他两缔约国”是(  )
A.德国和奥匈帝国
B.俄国和奥地利
B.德国和奥地利
D.英国和俄国
7.巴尔干三国峰会于2010年4月24日在土耳其召开,土耳其总统在会后的记者会上说:“我们认为这对维护巴尔干地区的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历史上曾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理位置
②民族矛盾
③资源丰富
④大国干预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1892年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使用他的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地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使用他的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
A.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B.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C.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D.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9
若为右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
A.克里米亚
B.凡尔登
C.列克星敦
D.萨拉热窝
10.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名言是“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这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强烈的(  )
A.军国主义
B.霸权主义
C.极端民族主义
D.乐观主义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威廉二世的外交大臣皮洛夫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
——《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二)》
材料三 新建“这支大海军的目的,是要使最伟大的海权国家都不敢向它挑战,否则就有使自己优势遭到破坏的危险”。
——1900年德国海军大臣提尔皮茨
材料四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和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大的变更。
——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德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为什么?
(3)材料四中英国的政策有什么变化?其目的是什么?
(4)通过以上材料,简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特点。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
英法美德比较
项 目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4
2
3
1870-1913年工业增速(倍)
1.3
1.9
8.1
4.6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1
2
材料二 
表二
英法美德比较
国 家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1
2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5
4
(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的认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产生了怎样直接的影响?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同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加剧了,所以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过时”了。故C符合题意。
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意思主要是说通过对外发动战争来解决经济发展和内战问题,并不是说会避免战争,故D说法不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理解。
3.【解析】选A。19世纪末,英国虽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中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但从国家实力来讲,英国仍然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上霸权,所以英国为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再从“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可以分析出英国的“实力均衡”原则。故答案为A。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判断、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里的信息,如“俾斯麦”是普鲁士宰相,他的言论代表国家利益;“70年代初”“战争”指普法战争;“兴‘复仇之师’”表明法国战败后,力图复仇;由此可判断“他们”是指法国人。
5.【解析】选D。从时间“1914年”分析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德矛盾的焦点是为了争夺市场和殖民地,因此结合材料中英国“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可知,本题正确选项为D。A是表面现象;B、C叙述与史实不符。
6.【解析】选A。从题干时间“1882年”以及“同盟条约”的内容判断,该条约应当是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故选A。
7.【解析】选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源丰富不符合巴尔干地区的史实,故③错误,①②④均正确,故选C。
8.【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时间要求“1892年”,可知是法国和俄国缔结的军事协定,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开始出现。
9.【解析】选D。“三国同盟”“三国协约”“阿尔萨斯洛林”“殖民对手”,充分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各国的矛盾积累,而触发矛盾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10.【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的“火药”“剑”“武装的人民”都是战争的必需品,因此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强烈的军国主义情绪。
【规律方法】从战争的爆发得出的启示
(1)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来促进本国的发展,而不是通过战争来对外侵略和掠夺。
(2)要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争端,各国不承担战争义务。
(3)要正确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而不应让科技成为战争的帮凶。
(4)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信息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一概括,据“承认”“给予帮助”等信息可知,英国和德国互相勾结;第(2)题联系19世纪末德国的经济状况和扩张野心进行回答;第(3)题仔细阅读材料四并联系当时英德矛盾的有关史实进行回答;第(4)题要把握住帝国主义国家的实质,明确国家利益决定国家政策。
答案:(1)和德国勾结,反对法俄的扩张。
(2)德国不再满足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也不再满足英国在殖民地方面的“恩惠”,而要扩展海上力量,建立海上霸权,争霸世界。原因:此时德国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所以扩张野心增强。
(3)由反对法国转向支持法国。目的: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勾结法国反对扩张野心越来越大的德国。
(4)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既勾结又斗争,错综复杂,其不稳定性是由其力量消长和各自的利益决定的。
1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和战争表现出来的特点。第(1)题的“认识”要答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第(2)题的
“问题”要答出政治经济发展的变化与殖民地占有情况的不对称。“影响”比较好答,即激化了矛盾。
答案:(1)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英法美德四国工业增长速度、工业产量所占位次的变化,反映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历史规律。
(2)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美德四国在工业实力与占有殖民地面积上不相称。直接影响:导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