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选择题
1.英国首相在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牵涉到遍布全球的市场和领土问题。”当时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 )
A.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
C.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
D.争夺亚洲市场和殖民地
【解析】 本题考查一战前各国参战和斗争的主要目的。A项是工业革命后各国争夺的核心问题。C、D两项属于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因此,一战前夕各国围绕着世界市场和殖民地问题,矛盾重重,错综复杂。
【答案】 B
2.下图漫画形象地反映了英国近代外交政策的特色。历史上英国长期推行这一外交政策的目的是( )
A.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
B.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
C.维持欧洲大陆均衡
D.同欧洲列强结成联盟
【解析】 从题干材料可知是英国推行的“均衡外交”政策,其目的是维持欧洲大陆的均衡,英国掌握欧洲霸权。
【答案】 C
3.“这个同英法对立的是另一个资本家集团,这个集团更加凶恶,更加野蛮。这个集团的资本家走进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被占光了。”(列宁语)这个集团是指( )
A.三国协约
B.三国同盟
C.国际联盟
D.轴心国军事集团
【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三国协约指英、法、俄,三国同盟指德、奥、意,与英法对立的自然是三国同盟。
【答案】 B
4.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直接导致它爆炸的是
( )
A.德奥同盟的建立
B.意大利加入同盟国
C.英俄协约的建立
D.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解析】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这一事件为德奥集团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直接导致战争爆发。
【答案】 D
5.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这一举动招致了俄国的强烈反对。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
A.俄国一贯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
B.奥匈帝国的举动触犯了俄国的利益
C.奥匈帝国的行为对德意志有利
D.俄国反对奥匈帝国插足巴尔干半岛
【解析】 1908年,奥匈帝国和俄国召开会议,俄国同意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但必须建立在黑海海峡向俄国军舰开放的基础上。但是奥匈帝国在吞并这两地时,并没有满足俄国的要求。因此,从根本上来看,奥匈帝国的举动触犯了俄国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俄国的反对。
【答案】 B
6.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干“南斯拉夫某城”“1914年6月28日”“子弹”等重要信息分析可知,指的是萨拉热窝事件,所以选B。
【答案】 B
7.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帝国主义矛盾加深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D.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和分析能力。日记写于1916年,故“两年以来”指1914年。A、C两项与此无关。B、D两项都发生于1914年,但D项只是一个发生在一城市的事件,不足以使欧洲“奔向奴役和毁灭”,故排除。
【答案】 B
8.某同学在研究一战爆发的有关史实时找到了以下因素。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联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 ⑤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①→③→⑤→⑥
C.④→①→②→⑤→③→⑥
D.①→④→③→②→⑤→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①是根源,直接引起④,依次类推,最后导致大战爆发。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著《我们的前途》
材料三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注: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
——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三,英国与德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本哈第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4)综观上面三则材料,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有何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材料一说明了德国与英国勾结共同对抗法国的事实;材料二反映了德国不满足于现状和事实;材料三反映了英国对德国的敌视态度。这几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列强为利益而勾结和斗争的丑恶面目。据此分析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1)由勾结德国反法俄到支持法国反对德国。
(2)问题: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原因:随着德国实力的增长,超过英法,对外扩张的野心也急剧增强。
(3)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是勾结法国抑制自己的劲敌德国,以维护其既得的殖民霸主地位。
(4)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错综复杂,彼此间勾结与斗争变幻无常;他们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是由各自侵略利益决定的。
10.阅读下列材料: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
——霍布斯鲍姆
请回答:
“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的表现和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爆发原因的理解认识,意在考查阅读材料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和设问看,实际上是考查“为什么到20世纪人类社会会出现世界性的大战?”
【答案】 表现: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了世界大战。
原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影响到整个世界;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