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华盛顿会议 习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华盛顿会议 习题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7 19:3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盛顿会议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变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独霸地位
B.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C.缓和列强矛盾,重新分割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
D.力争取得同英国海军相等的制海权
【解析】 迷惑性较大的是A项,当时日本只是在中国形成独霸局面。
【答案】  C
2.华盛顿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
①限制军备问题 ②中国山东问题 ③处理有关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关系问题 ④德国的海外殖民地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山东问题是中日两国在会外进行谈判解决的;而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是巴黎和会的议题。
【答案】  C
3.《四国条约》的签订拆散了英日同盟,但日本国内各界并没有对该条约表示出强烈的反感,主要是因为该条约(  )
①是在承认日本远东霸权的基础上签订的 ②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 ③承认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 ④使日本正式迈入了世界海军强国的行列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美国热衷于拆散英日同盟,就是为了防止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霸权,因此,①的叙述不正确;日本海军强国地位的实现,是通过《五国条约》承认的,④的叙述也与史实不符。
【答案】  B
4.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对《五国条约》提出了以下四点评述意见,其中存在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A.它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
B.它标志着英国海上绝对优势地位的丧失
C.它是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D.它从根本上限制了日本海军实力的发展
【解析】 《五国条约》虽然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但美英在海军基地方面对日本做出让步,使美英丧失了在靠近日本的水域拥有有效的作战基地的可能性,日本得以实际占有相对的优势。
【答案】  D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最能够突出反映美国争夺海外市场力量增强的是(  )
A.《凡尔赛和约》
B.《五国海军条约》
C.《国际联盟盟约》
D.《九国公约》
【解析】 美国没有在A、C两个文件上签字,因此排除。而B项主要反映的是美国海军实力的增强,只有《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扩大了美国的海外市场。
【答案】  D
6.《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共同点之一是(  )
A.日本在受限制的同时也保持有局部特权或优势
B.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抑制了日本势力
C.都是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平等协商的结果
D.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整体归纳能力。A项指《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的影响;D项指《九国公约》;C项不符合史实。归纳三个条约内容和影响可知B项是共同点。
【答案】  B
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
【解析】 注意题干关键词“决定因素”,一个国家的国家实力决定了它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后,国际关系之所以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主要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国家实力的对比没有根本性变化。
【答案】  A
8.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以下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
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 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 ④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史实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对美国、英国、法国、苏俄(联)的描述,符合这一判断的是B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日海防力量(世界位次)变化:1894年,中国大约排在第6位,日本排在第16位;1922年,日本排在第2位,中国海防力量全面丧失。
材料二 美国国会批准,扩充海军计划,1924年将拥有38艘主力舰。日本每8年内增加8艘主力舰和8艘新式巡洋舰。英国将花掉最后一个金币,使海军优于美国或任何国家。
——劳合·乔治
材料三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制海权全面丧失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从西半球称霸走向全球争霸,其直接的借口、影响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后列强在太平洋争霸的结果怎样?
(4)材料三中列宁所指是哪“两个大国”?华盛顿会议是怎样“埋下了第一批火种”的?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时间1894年,可以判断出“原因”。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注意结合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有关内容回答。第(4)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原因:甲午战争中国惨败。
(2)借口: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水艇战”,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影响:美国参战,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为战后争霸创造了条件。
(3)结果:①巴黎和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战胜国以“委任统治”方式加以瓜分。②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签署了《五国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
(4)美、日。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拆散了英日同盟,限制了日本的海军力量,成为最大的赢家,而日本在军备和中国问题上受到限制,从而为后来的美日之间的太平洋战争埋下了种子。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内容(节选):
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互愿维持东亚全局之和平。并期将现存两国友好善邻之关系益加巩固,兹以定条款如下:
第一款 中国政府允诺,日后日本国政府拟向德国政府协定之所有德国关于山东省依据条约,或其他关系,对中国政府享有一切权利、利益让与等项处分,概行承认。
第二款 中国政府允诺,凡山东省内并其沿海一带土地及各岛屿。无论何项名目,概不让与或租与别国。
第三款 中国政府允准,日本国建造由烟台或龙口接连胶济路线之铁路。
第四款 中国政府允诺,为外国人居住贸易起见,从速自开山东省内各主要城市作为商埠;其应开地方另行协定。
材料二 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内容(节选):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给予中国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及战后初期美、日两国在中国势力消长的基本态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3)结合史实说明《九国公约》所规定的列强在中国的秩序是怎样被打破的?
【解析】 第(1)问基本态势由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以及美国加紧侵略中国,到一战后,中国处于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原因从列强的力量对比、一战以及列强侵略对象变化等角度分析。第(2)问根据关键信息“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作答。第(3)问实际上要求回答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逐步被打破的表现。
【答案】  (1)态势:一战期间,日本暂居优势,几乎独霸中国;20世纪20年代,美国打破了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
原因:西方列强参加一战后,力量受到牵制,在中国问题上被迫对日妥协,日本乘机提出了企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上,日本使一战中获得的侵华权益合法化,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影响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美国倡导召开了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
(2)影响: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迫使日本把夺取的中国山东主权归还中国,暂时抑制了日本在中国的扩张;《九国公约》中,美国以“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打破: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大半个中国,形成日本再次独霸中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