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会议
一、选择题
1.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调整了美日两国在下列哪些问题上的利益冲突( )
①处罚和削弱战败国德国 ②控制国际联盟 ③争夺中国和太平洋地区 ④海军军备竞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认为:“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维持英日同盟
B.主张同美国结盟
C.对英日同盟持反对态度
D.主张英、美、日三国结盟
3.(2013·浙江学业水平测试)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某条约的签订使日本十分不满,日本人挖苦英国人说:“无论如何,你们已经给英日同盟安排了一个盛大的葬礼。”这一条约是( )
A.《四国条约》
B.《五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4.《五国条约》第十一条规定:“各缔约国保证不取得、不建造和不定造在主力舰和航空母舰以外、标准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战斗舰。”这一条款( )
A.明确限制了五国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
B.旨在限制五国以外的国家的海军力量
C.暂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上的争夺
D.给缔约国发展中小型战斗舰提供了依据
5.《九国公约》中的下列哪项规定最能反映华盛顿会议上列强的本质意图( )
A.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B.不得因中国状况……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C.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D.给予中国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6.(2013·北京高二检测)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台词中论述的问题是指( )
A.德国领土的肢解分割问题
B.奥斯曼帝国海外殖民地分割问题
C.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
D.中国山东主权归属问题
7.华盛顿会议上日本的地位有所上升,主要表现在( )
①《四国条约》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
②《五国条约》规定英美的海军基地不得靠近日本海域
③日本保留在山东部分特权
④“门户开放”原则在中国得到实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掩饰不住得意之色,说:“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上文中的“这个条约”是指( )
A.《四国条约》
B.《五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9.华盛顿会议通过的《四国条约》抑制了日本,但日本认为自己也有收获,主要是( )
A.日本建立了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
B.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得到列强的承认
C.日本取得了对中国的独占权
D.日本通过此条约获得了更多的权益
10.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性因素是( )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道: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致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材料二 日本政府对美国的邀请迟疑不决,日本《读卖新闻》评论说,如出席会议日本将为被告到会受审;不出席则会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在外交上陷于孤立。日本政府经过再三考虑,到7月27日才作出回答,希望这次会议主要讨论限制军备问题,避免涉及“任何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发起的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邀请中国参加这次会议的意图以及中国当即表示同意的原因。
(3)材料二中所谓“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是指什么问题?
(4)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这次会议的实质。
12.(2013·北京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会议上,日本正式放弃了它也许仍怀有的领土野心。与会九国签订了《九国公约》(1922年2月6日),保证中国领土完整,重申“门户开放”原则。在这个会议上,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还签订了《四国条约》(1921年12月13日),通过这一条约,他们同意互相尊重各方在太平洋“岛屿领地”上的权利,通过协商解决今后的一切争端;此外,经过美国的积极调解,日本同意将山东归还给中国并从西伯利亚撤军;这两个诺言于1922年被履行。
材料二 在此期间,国际联盟调查团即李顿调查团已在团长李顿勋爵的领导下,在日本、中国和满洲收集证据。它于1932年10月提交的报告为了避免冒犯日本人,措辞很谨慎。它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谴责新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政权。但是,它没有命令日本撤军。相反,这份报告提出这样一种解决办法: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会议在哪些方面迫使“日本正式放弃了它也许仍怀有的领土野心”。
(2)中日两国都对李顿调查团的报告表示了不满,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并据此评价国联这一机构。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冲突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的争夺和海军军备竞赛上。而①②主要是在巴黎和会上冲突的内容。在巴黎和会上日本没有资格争夺国联的控制权。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丘吉尔认为英国海上政策联合日本对抗美国是最糟糕的政策,因此体现了他反对英日同盟。答案为C。
3.【解析】选A。结合材料信息“日本十分不满”“给英日同盟安排了一个盛大的葬礼”可知原有的英日同盟被拆散,这正是《四国条约》的作用。
4.【解析】选D。根据条款的内容可知,它所限制的并不是主力舰和航空母舰,而是这两种舰只以外的战斗舰;该条款限制的只是这种舰只的大小,而没有限制它的数量。因此,这就给这些国家大量发展巡洋舰、驱逐舰和潜水艇等舰只提供了方便。
5.【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九国公约》主要协调列强在华问题上的矛盾与冲突,在中国问题上列强达成了妥协,形成一致思想,故使得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列强实现了“利益均沾”的目的,C符合题意。
【规律方法】对“本质”的理解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各必要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是事物外部表现形态的根据。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构成该事物的特殊本质。本质与规律性、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范畴,它是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规律性和必然性的综合,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可以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
6.【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干中的“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及“领土转让”等信息,综合分析可知,中国山东主权的归属问题是材料论述的主要内容。
7.【解析】选B。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虽然拆散了英日同盟,但《四国条约》的签订也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五国条约》中美英在海军基地方面做出让步,使美英丧失了靠近日本海域的可能;
1922年中日签订的《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和《附约》使日本在山东保留了一些特权。而“门户开放”原则的实现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打击了日本。故正确答案为B。
8.【解析】选C。《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有利于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
9.【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依据《四国条约》的内容可知,《四国条约》拆散了英日同盟,但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得到列强的承认,因此B正确。
10.【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西方的关系,国际关系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根本因素是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暂时处于相对稳定时期,B、C本身不正确,D不是决定性因素。故正确答案为A。
11.【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盛顿会议的有关知识点。第(1)题根据材料一美国发起的这次会议是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这次会议的背景可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第(2)题美国邀请中国参加会议的原因,可从利用中国来牵制日本和博取中国的好感信任两方面来回答。中国表示同意的原因可以从亚太地区的国际环境及中外民族矛盾等方面回答。第(3)题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是指日本在中国山东的利益和日本在华特权等。第(4)题华盛顿会议的实质,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次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在亚太地区利益格局进行的重新划分。
答案:(1)华盛顿会议。背景: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没有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将注意力转向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有利条件,扩充它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对美英构成威胁;美英日三国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维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
(2)意图:利用中国人民反日情绪,对日本施加压力,迫使日本同意美国提议的限制军备计划;摆出支持中国的姿态骗取中国人民的信任。
原因:巴黎和会未解决日本侵占山东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存在矛盾,有利于中国解决主权问题。
(3)指日本在中国山东的利益和日本在华特权等。
(4)实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在亚太地区利益格局进行的重新划分。
12.【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第(1)题,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从中国和日本方面分别说明其不满的原因,分析时注意焦点在于东北的主权;国联的做法说明其没有起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
答案:(1)《九国公约》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破灭;《四国条约》解散了英日同盟,日本失去了英国这一盟友;日本被迫归还中国山东主权。
(2)原因:国联不承认日本对东北的占领和“伪满洲国”,导致日本方面的不满;国联没有让日本撤军,承认日本在东北的特殊利益,意图将东北变成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评价:国联实际是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并没有起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