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选择题
1.美国的经济学权威密契尔说:“……近代的观点认为经济危机只不过是‘商业周期’反复出现的一个特点……”导致“商业周期”反复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分期付款造成市场虚假繁荣
C.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解析】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答案】 A
2.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但很快演变成世界性危机。这说明
( )
A.世界存在共同的基本矛盾
B.美国是世界头号大国
C.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工业化
D.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提高
【解析】 经济危机从一个国家发生,很快蔓延到全世界,说明世界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整体。
【答案】 D
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产生的巨大影响有( )
①垄断不复存在 ②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加剧 ③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④促使法西斯势力抬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把握。②④是对国内的影响,③则是对国际的影响。经济危机不是消灭了垄断,而是使垄断加强。
【答案】 B
4.1929年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罗斯福总统把美国“从地狱拉回人间”的主要措施是( )
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
D.开拓国外市场
【解析】 罗斯福实施的主要措施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答案】 A
5.“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人口。”为此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 )
A.镇压社会主义革命
B.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向边境地区迁移人口
D.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解析】 考查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信息表明德国要对外扩张。A、C两项与史实不符,B项无法体现对外扩张,D项表明德国突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疯狂扩军备战。
【答案】 D
6.(2013·阳朔高二检测)在希特勒出任总理后,德国政府要求所有犹太人必须佩戴显著的标志,这种做法( )
A.提高了犹太人的社会地位
B.缓和了德国的民族矛盾
C.稳定了德国的社会秩序
D.是对犹太人的公开歧视
【解析】 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希特勒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犹太民族是劣等民族,因此要求犹太人佩戴显著标志的做法显然是民族歧视政策。
【答案】 D
7.1940年10月日本军事检阅时,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向裕仁天皇行鞠躬礼(见右图)。有人认为,真正的权力天平却正好相反。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
A.当时日本的外交重点是对外进行战争
B.当时日本的政局已为军部所左右
C.当时东条英机已在国内享有较高威望
D.当时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军事建设
【解析】 考查依据基础史实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题干所给的时间信息是1940年,其实早在1936年日本就已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因此在1940年时,日本政局早已为军部法西斯势力所左右。
【答案】 B
8.广田弘毅1936年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法西斯体制的措施。规定陆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中将级以上的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工具,禁止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颁布了全面侵略中国、并进一步南北并进大肆对外扩张的《基本国策纲要》,使日本实行所谓的“准战时体制”。以上措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B.建立起军部法西斯专政
C.亚洲出现世界大战策源地
D.军部出现“北进派”“南进派”分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关键词“最主要”,B项是直接影响,C项是最主要的影响。A项与时间信息不符;D项从属于C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至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
材料二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说明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及原因。
(2)材料二中受打击最大的是哪两国?在相同的打击面前,两国试图摆脱危机的道路为何不同?
(3)材料二中的内容显示,日本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仍对其全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了什么结果?结合史实说明其影响有哪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第(1)问,发展状况要抓住材料中的“下降”“减少”等信息来回答;原因结合材料提示的时间、事件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表格回答;第二小问要注意从经济、历史及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课本知识回答;第二、三小问要立足于法西斯专政这一角度分析结果及影响。
【答案】 (1)发展状况:世界工业生产及贸易额均大幅度下滑。
原因:在经济危机冲击下,资本主义各国提高关税壁垒。
(2)美国和德国。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原因:两国的历史传统不同,经济实力不同,统治者个人素质不同。
(3)原因: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
结果:经济危机使阶级矛盾尖锐,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乘机而起,军事法西斯专政最终建立。
影响: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形成了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让该死的《凡尔赛和约》见鬼去吧!我们强大的德国军队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八十万,我们的武器现在世界一流,这是欧洲和世界第一流的军队,德意志已经真正复兴了,万岁!从耻辱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现在,仅仅二十年啊,德意志重新站起来了!让世界看看吧,德意志是永远打不倒的汉子!(全体欢呼,德意志万岁!!元首万岁!!)这是什么问题,这是在向全世界宣告:德意志是真正的优秀民族!
——希特勒演说词
材料二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在莱茵河左岸、也不得在右岸50公里地带拥有防御工事或军队。希特勒违背这一规定的做法是一次最具战略意义的行动:法国联盟体系以法国军队易进入中欧为基础;随着莱茵兰的被重新占领和立即动工的齐格菲防线防御工事的建立,法国不再易进入中欧。法国被切断了与其盟国的联系,而德国的力量却大大增长,因为它的命脉不再因非军事化的莱茵兰而处于易受伤害的境地。总之,希特勒对莱茵兰的突然行动意味着彻底打破了欧洲军事和外交上的势力均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希特勒为什么利用《凡尔赛和约》向德国人进行宣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希特勒在欧洲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其影响怎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注意材料一中的两类信息的出现,一是“该死的……见鬼去吧!”“耻辱”反映出对《凡尔赛和约》的诅咒;一是“世界一流”“优秀民族”反映出对德意志民族的颂扬。由此可判定希特勒借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引起人们的共鸣。第(2)问,关键句是“希特勒对莱茵兰的突然行动意味着彻底打破了欧洲军事和外交上的势力均衡”。
【答案】
(1)因为《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以此进行宣传,比较容易引起德国人的共鸣。
(2)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影响:打破了凡尔赛体系后欧洲的暂时均势局面,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