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一、选择题
1.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
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B.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
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
D.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
【解析】 解答本题,最关键的信息是题干中的“1937年”。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妄图迅速灭亡中国。面对日军的猖狂进攻,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先后进行了四次大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企图。
【答案】 D
2.聂耳和田汉所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1934年)中有“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一句,其实质是指( )
A.重新修筑起万里长城
B.进行长城阻击战
C.全民族共同投入抗战
D.组成第二次反日同盟
【解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全国人民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答案】 C
3.
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但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件事表明( )
①德日在国联中起操纵作用 ②英法等大国纵容意大利的侵略 ③国际形势有利于意大利的侵略 ④国联制裁侵略、维护和平的宗旨具有虚伪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早在1933年,德国就退出了国联,所以凡是含①的选项均错误。
【答案】 B
4.1936年8月法国政府声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涉”,这表明法国政府( )
A.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
B.支持西班牙的革命力量
C.支持西班牙的反动势力
D.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理解分析的能力。注意材料时间是1936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通过材料“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涉”可以看出法国为了明哲保身避免干涉西班牙内战,正是绥靖政策的表现。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5.法西斯国家武装干涉西班牙的目的有( )
①形成对法国的包围 ②切断英法与其海外殖民地的联系 ③获得西班牙重要的战略资源 ④检验自己的军事实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由教材可知①②③④都正确。
【答案】 D
6.确切地说,西班牙内战是一场( )
A.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法西斯势力的革命战争
B.有外部力量参加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
C.西班牙人民反对外国法西斯势力的民族革命战争
D.法西斯国家和反法西斯国家的公开较量
【解析】 由于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使内战性质发生了变化,转变为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案】 B
7.在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埃塞俄比亚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原因中,具有共性的是( )
A.武器装备落后
B.内部出现叛乱
C.缺乏国际援助
D.大国纵容侵略
【解析】 在法西斯势力侵略或干涉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过程中,英、法等大国都采取了纵容侵略的政策,助长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这是导致西班牙、埃塞俄比亚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答案】 D
8.1936年10月,德国为庆祝轴心成立曾举行了一场音乐会,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轴心的建立是法西斯国家进一步走向勾结的重要表现
B.轴心的建立是法西斯国家与西方大国矛盾加剧的反映
C.轴心建立的标志是《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订
D.这场音乐会庆祝的是“柏林—罗马轴心”建立
【解析】 考查分析判断能力。由题干中“1936年10月”这一信息可知,当时庆祝的应是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而C项发生在该轴心形成之后。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英法及国联对埃塞俄比亚战争问题政策的材料:
材料一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时,英国首相麦克唐纳对墨索里尼说:“英国犹如一位夫人,女人是喜欢男人进攻的行动的,但一定要保密。
因此你们采取行动时要讲究策略,我们是不会干涉的。”
材料二 1935年1月,法国外长赖伐尔说:“如果意大利扩张,是向巴尔干、多瑙河流域和近东,那对全欧洲是一种灾害,势必演变成欧洲战争。所以把这个潮流澎湃的意大利转移一个方向,‘干渠疏通’,岂不更好些吗?让他们向着非洲沙漠吧!在那里它将畅通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
材料三 1938年墨索里尼承认:“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上去,我就不得不在一周中从埃塞俄比亚撤退。这对我们来说将会是一个无比的灾祸!”
材料四 1936年7月,张伯伦说:“继续制裁是绝顶疯狂的事。”提议对意大利取消制裁。丘吉尔评论埃塞俄比亚的结果时说:“德国已不再孤立。欧洲四个强国以前是三比一,现在却变成了二比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英法对意大利的政策有何异同?其共同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国联对意大利侵埃持何态度?
(3)丘吉尔为什么说德国“不再孤立”?
【解析】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后,英法等大国及英法控制的国联采取了纵容侵略的政策,据此对照材料进行分析思考。
【答案】 (1)异:英国对意大利准备侵略扩张的势头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法国反对意大利在欧洲扩张,主张把意大利侵略引向非洲。同:两国都采取了不干涉政策,纵容意大利在自己的范围之外扩张。共同目的:以纵容侵略,拉拢意大利牵制德国。
(2)虽然宣布意大利侵埃是侵略行为,并对它实行制裁,但没有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也不制止其施放毒气,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
(3)从材料来看,虽然英法竭力拉拢意大利,但德意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一致性,使它们彼此臭味相投,靠拢为盟友,并成为英法的死敌。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协定签订后,希特勒曾对他的党羽说:“我们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材料二 日本驻英国大使吉田茂指出:“尽管日本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这个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骨子里显然是要和德意联合起来对抗英法,并进而对抗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协定”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德日的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吉田茂为什么说德、意、日要联合起来对付英法和美国?
(3)请以20世纪30年代的事例证明,德、意、日三国已挑战了英法和美国。
【解析】 本题以德日勾结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为突破口,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第(1)问,根据“德国是反赤祸的决定性堡垒”等信息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应围绕旧格局由谁主导,而法西斯国家要打破旧格局回答。第(3)问,注意紧扣教材知识即可举例答出。
【答案】
(1)1936年11月德日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这一策略表面上打起了“反共”的旗号,好像站在了英法的一边。
(2)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英法和美国主导,日、德、意三国受到束缚。随着三个法西斯国家势力的增长,它们加快了侵略扩张的步伐,注定最终要打破原有的国际秩序。
(3)德: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于次年占领莱茵非军事区。1936年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意: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日: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