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卢沟桥事变
B.苏德战争爆发
C.英法对德宣战
D.日军偷袭珍珠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答案】 C
2.德国入侵波兰是对绥靖政策的致命打击,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已经扔出了两个‘小孩儿’,再扔出另一个‘小孩儿’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其中“再扔出另一个‘小孩儿’”中的“小孩儿”指
( )
A.西班牙和埃塞俄比亚
B.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
【解析】 考查分析判断能力。据所学史实判断,已扔的两个“小孩儿”应是绥靖政策的牺牲品,是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另一个“小孩儿”是指其后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的牺牲品:波兰。
【答案】 C
3.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此句话中“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的含义是( )
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
B.加强了英法间的联系和合作
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
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队反法西斯的斗志
【解析】 考查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意义。题干中的撤退“孕育着胜利”是指该撤退将33万多名联军官兵撤到英国,从而为以后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答案】 C
4.“我,戴高乐将军,现在在伦敦发出广播讲话。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我们都不容许法兰西抗战的烽火被扑灭。”该讲话反映出( )
A.“自由法国”运动兴起
B.法国贝当政府坚决抗击德国
C.敦刻尔克撤退的惨烈状况
D.法军配合不列颠空战
【解析】 1940年6月,戴高乐将军在英国伦敦,发起“自由法国”运动,坚决抵抗德国侵略,而贝当政府向德国投降。
【答案】 A
5.观察右图中的漫画,此漫画尖锐地指出:存在于欧洲其他国家中的如桥墩般的五种“力量”——懦弱、背叛、恐慌、腐败、讹诈在战争初期“支撑了”希特勒军事侵略的野心和脚步。希特勒的军事讹诈和进攻第一次没有得逞的是
( )
欧洲桥的架设
A.进攻波兰
B.进攻北欧
C.进攻法国
D.不列颠大空战
【解析】 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希特勒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没有取得成功,这是开战以来德军的首次重大失败。
【答案】 D
6.不列颠之战时,在大火冲天的伦敦,英国人表现出非常幽默的一面。一家被炸得七零八落的餐馆的门上,“照常营业”的招牌依然在诱惑着顾客。英国妇女们响应丘吉尔的号召,积极参加各行各业的劳动。这说明了( )
A.英国人唯利是图
B.部分英国人没有爱国心
C.英国人士气高涨
D.英国人对战争置若罔闻
【解析】 材料表现了英国人面对德国的空袭毫不畏惧的精神,从侧面说明了英国人对战胜德国法西斯充满信心。
【答案】 C
7.意大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致力于在非洲抢占殖民地。当时意大利面临的有利条件是( )
A.“新罗马帝国”实力雄厚
B.英国被迫困守本土
C.埃塞俄比亚放弃了抵抗
D.德国装甲兵的增援
【解析】 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意大利参战后,利用英国困守本土之际,在非洲抢夺英国殖民地。
【答案】 B
8.
1941年,希特勒命令隆美尔率装甲部队增援利比亚的意大利军队的原因有( )
①意军装备落后,人数少于英军 ②意军士气低落,接连败北 ③维护轴心国的影响 ④保持北非战略要地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②③④是正确的。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一战后经过了短短的20多年,就爆发了新的世界大战,再次把人类拖进了痛苦与灾难的深渊。
材料二
德军入侵波兰
请回答:
(1)有人认为,二战的爆发完全是由材料一中三个战争狂人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二战爆发初期,英法等国是否立即放弃了绥靖政策?结果如何?
【解析】 本题图文并茂,考查二战爆发原因及初期的战争形势,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和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第(1)问应首先判断该观点是片面的,依据所学知识综合概括二战爆发的深刻背景。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二战的爆发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一战后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含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新的矛盾;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剧了各国内部矛盾,德、意、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疯狂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弱小国家无力阻止,英、法、美等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最终促成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从根本上说二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只是本国法西斯势力的主要代表,他们只是起到了加速二战爆发的作用。
(2)标志: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没有。结果:英法两国先后遭到德国的进攻,法国沦陷,两国自食其果。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争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1939年11月张伯伦在下院的演说
材料二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张伯伦的主要主张,分析他持这种主张的主要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丘吉尔的主要主张,分析英国改变态度的原因。
(3)两人主张的实质一样吗?为什么?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第(1)、(2)问对两人主张的概括都需要结合材料来分析,原因的分析要结合他们发言时的世界战争形势。第(3)问实质和原因要结合一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来分析。
【答案】
(1)主张:只要不牺牲英国利益,不使英国卷入战争,就可以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保证英国的利益;如果因小国的利益卷入战争,只能使英国的利益受到更大损害。
主要原因:当时英国还没有受到德国法西斯的直接进攻。
(2)主张:坚决抵抗侵略以求得生存。
主要原因:发表演说时德国已把打击目标直接对准了英法,并已重创英法军队。
(3)实质一样,都是为了英国的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