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隆中对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隆中对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07 20:1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隆中对》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如实词、虚词等。
  
4、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
  
学习重点:  
1、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学习难点:理解隆中对策的影响  
学习课时:四课时  
一、知识链接:、背景介绍  
东汉统治者利用地方豪强武装镇压农民起义军,因此各地豪强武装扩大了势力,各据一方,互相混战。当时袁绍占有现在的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和河南省北部一带,势力最大。曹操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之战以几万兵力打败袁绍几十万大军之后,到公元206年完全占有袁绍的地盘,成为势力最强大的军阀,整个黄河流域,几乎都在他的控制范围。孙权占有长江下游一带,包括现在的江苏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浙省北部,以及安徽省的宣城、江西省的吉安等地。刘表据有现在的湖北省荆州二带。刘璋占有现在的四川省。张鲁占据了现在四川省北面的汉中一带。
刘备在公元186年靠镇压黄巾军起家,只有几千人马,没有地盘,先后曾依附曹操、袁绍等人。曹操袁绍作战时,刘备被袁绍派到汝南活动,扰乱曹操的后方。公元201年被曹操赶到荆州投奔刘表,屯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看守荆州的北门,以防曹操。
公元207年,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次亲自到现在湖北省襄阳县城西20里的隆中访问诸葛亮,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大计,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师,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二、预习导学
1.陈寿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陈寿,字

朝人,
家。诸葛亮,字
  
曾隐居隆中,后做
丞相。  
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3、给加点字注音
  

为《梁父吟》



















存恤
民殷国富
帝室之胄


箪食壶浆
乐毅
汉沔  
三、检查预习  
四、自主学习:  
(一)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课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通假字的音、形、义。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
”意思是
)  
自董卓已来已,
(已,通“

意思是
)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齐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1、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陇亩



莫之许
友善
信然  
2、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谓……曰
与俱来
就见
屈致
枉驾
顾  
3、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由是



乃见


汉室
倾颓
窃命

度德量力


猖獗


安  
4、请学生翻译第4段到完,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已来
不可胜数
众寡
非临…,抑亦

挟令
诸侯
争锋
国险而民附




此用武之国


险塞天府之土

暗弱

存恤

信义

总揽
岩阻

夷越
修政理

箪食壶浆
诚如是
  
四、小组合作学习  
1、一词多义:  

谓为信然
谓先主日  

然志犹未已
自董卓已来
已历三世  

谓为信然
信义著于四海
欲信大义于天下  

谓为信然
然志犹未已
  

遂用猖獗
贤能为之用
此用武之国  
2、词性活用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
壶:
)  
3、句式
(翻译出来)  
(1)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2)省略句。君与俱来。  
(3)倒装句。时人莫之许也
  
4、一帮一伙伴互相检查课文翻译。  
五、小组合作研讨:  
1.提问: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
  
2.提问:为什么“时人莫之许”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调为信然”?
  
3.提问: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可屈致”  
4、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 为什么
5、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 摆了哪些事实 得出了什么结论
6、.接着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 结论是什么
7、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 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8为什么要分析益州 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9、建立根据地以后,诸葛亮告诉刘备进一步应该怎么办
【方法指导】谈如何北伐曹操可从三个方面分析:
(1)条件如何
①有政治资本;②深得人心;③人才荟集。
(2)怎样准备
①军事上,先保住荆、益二州,积蓄力量;
②民族关系上,“和”“抚”各部族,解除后顾之忧;
③外交上联合孙权,共击曹操;
④内政上革新政治。
(3)如何行动
①等待时机,兵分两路;②钳形攻势,直取中原。
这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先主曰:‘善’!”则含蓄地流露了刘备内心的无限喜悦,表明两人的政治见解完全一致。
10、最后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
“犹鱼之有水也”的比喻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六、分析人物形象
从各个方面描写刻画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从正面写他的非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则从侧面来写。请再找出文中正面和侧面描写的例子。  
七、课堂小结  
在这段对策里,诸葛亮针对刘备提出的问题,根据当时的客观形势,具体分析了敌我情况和相互间的利害关系,为刘备确定的“成霸兴汉”的建国策略具体周详。从后来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历史事实来看,其预见性是完全正确的。这就充分显示了诸葛亮惊人的政治军事才能和卓越的见识。
八、课外拓展。  
诸葛亮的功绩很多,大家还知道哪些?主要请学生讲一讲诸葛亮的故事,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布八阵图、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  
总结:诸葛亮在军事(如火烧赤壁、收二川)、政治(如治理蜀汉)、外交(如智激孙权、周瑜)、天文(如草船借箭)、奇门八卦(如摆八阵图)、工具制造(如诸葛弩、木牛流马)等方面都有非常杰出的成就。  
九、课外作业。  
可借助有关资料思考这个问题:诸葛亮除了他的聪明才智之外也有不足之处,那么他的“不智”表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