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八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二十四课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背诵并默写全文。
3.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重难点美好的生活谁都期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现代社会也有很多人憧憬着“大同”的理想社会,像孙中山、谭嗣同、康有为等人。毛泽东更是提出了与之类似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努力,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儒家经典著作,出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激情导入 【课题解析】
“大道”可以理解为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里。以此为题不仅揭示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激发了读者兴趣。自主预习 【作品简介】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知识梳理】
?通假字
(1)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2)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自主预习?一词多义自主预习?一词多义自主预习?词类活用
(1)选贤与能(贤,品德高尚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能,能干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2)不独亲其亲(以……为亲,形容词意动用法。)
(3)不独子其子(以……为子,名词意动用法。)自主预习?古今异义自主预习?古今异义自主预习4.文本初读,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指导朗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自主预习【交流点拨】分三层:
第一层(大道……修睦):概括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故……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大同):总结全文。自主预习合作探究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交流点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合作探究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交流点拨】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满足生存需求,从得到社会的关爱。②满足发展需求,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满足精神愉悦上的需求,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交流点拨】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如“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独、疾、废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社会关爱。迁移拓展 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交流点拨】激发大家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课堂小结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