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目标】
1.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品味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
3.受雨果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珍视人类文明成果,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
【课前预习】
一、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家长听读一遍。
2.整理字词
3.问题导航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阅读批注,提出疑问(批注写在书上,问题写在教学案上)
5.资料链接: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家长签字:
二、预习检测
1.字词检测
赃( )物
箱箧(
)
制裁( )
给(
)予
琉( )
恍(
)
珐(
)琅(
)
晨曦(
)
惊骇(
)
瞥(
)见
劫( )掠
眼花缭(
)乱
【自学互学】
一、自主先学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自读课文,独立完成)
2.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了什么内容?(组内交流,组长检查)
3.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朗读讨论交流)
(1)巴特勒将军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想得到雨果的赞誉,他的愿望有无实现 雨果对此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2)雨果是批判所有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吗 为什么?
(3)作者对圆明园的评价和对侵略者的嘲讽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二、交流展示
学生针对自主先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展示
【质疑拓展】
1.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2.老师根据学生当堂学习情况提问拓展
【当堂检测】
1.雨果,
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等。
2.书信的开头要有
,结尾要有
。
3.请摘录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细细体味所含的思想感情。对后文写对圆明园的破坏起什么作用?
【总结评价】
一、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二、学生自我评价
自主先学
交流展示
当堂检测
总分
得分
得分率
【练习巩固】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5题。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
)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 ),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写文中空缺的三处词语。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有朝一日
2.这个奇迹”指
,“两个强盗”指
、
。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用了
修辞手法。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指
3.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谈谈蕴含其中的感情。
4.全文来看,结尾句和“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照应,用了
修辞手法。
5.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
分数
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