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亲爱的爸爸妈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自主先学】
一、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家长听读一遍。
2.整理字词,默写一遍
3.问题导航
归纳文中四部分的内容。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4.阅读批注,提出疑问(批注写在书上,问题写在教学案上)
家长签字:
5.资料链接:
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1941年10月21日这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德国纳粹的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暴行。“亲爱的爸爸妈妈”就是孩子们最后一声呼唤。孩子们本来有金色的童年,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而法西斯强盗为了灭种,竟把他们斩尽杀绝,由此告诉我们,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我们要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
作者记述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着重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
二、预习检测
(一)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纳粹(C.uì) 杀戮(lù)
B.
蜿蜒(wān yán) 恍惚(huānɡ hū)
C.
荒谬(niù) 肃穆(mù)
D.
同胞(pāo) 赤裸裸(luǒ)
(二)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
(
)
2.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
)
4.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
(
)
【演练展示】
1.朗读课文,请用最精炼的语句概括本文四个片段的的内容。(朗读﹑分组讨论)
2.文中很多语句情真意切,请找出一些做批注点评,看哪位同学分析的最好。(品读分组讨论,班级交流)
3.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一幕,谈谈你的理解。(分组讨论)
【质疑拓展】
【当堂检测】
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所有的作家都看到和感染到克拉库耶伐次山谷中重现的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历史。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
安格尔在餐桌上写诗。只见他写下第一行:
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
中国大陆有三位作家在座。杨旭站起来说话了:“我从南京来。1937年,日本军队攻进南京时,有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那一场屠杀受害者有30万人!我们在南京也建立了一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937年,我五岁,我是那一场大屠杀的幸存者。今天我对南斯拉夫人在受害者面前所表现的感情,完全理解。我注意到:今天的仪式上有许多青年和少年。我们这些大人应该对孩子们负责: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西德作家明赫白缓缓地站起来,他沉重地说:“……我有犯罪感:感到是我杀害了那些孩子。我们简直就是禽兽!所有集中营都必须粉碎!你们允许我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感激……”
他说不下去了,坐下来掩面哭泣。
另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
安格尔低声对我说:“我要问他三个问题:中国人侵略过日本吗 中国人屠杀过日本老百姓吗 美国在日本进攻珍珠港之前扔过炸弹吗 他们先发动战争!他们先杀人!”安格尔接着问我是否应该站起来反驳他呢
“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
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1.文段第一段末尾一句话“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 ”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联系下文,说说“现实”给人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记述了德国作家和日本作家对侵略战争的不同态度,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段的最末一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评价】
一、精彩句段积累
二、重点知识梳理(可选用表格、知识树、文字梳理等方式)
三、自我评价
预习检测
演练展示
当堂检测
总分
得分
得分率
【练习巩固】
呵,中国心(甲文)
朋友,当你听到《我的中国心》这支歌的时候,难道你不陶醉在那优美、深沉的旋律里 难道你不被歌曲所抒发的那种强烈的爱国(qíng
sù)
所感染 难道你不因此而联想起许许多多有一颗中国心的炎黄子孙
“……我的祖先早巳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在歌声中,我想起了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他蹲在一边看着一张图纸,我和几个伙伴在打排球。
突然,球掉进了水沟里。“哎,这张纸给我擦球行吗 ”“我才不呢!”我掏出一颗巧克力,说:“你把纸给我,这颗巧克力就归你。”他望望巧克力,又望望地上的那张纸——哦,这时候我才看清那是一张中国地图。他摇摇头。我故意追问了一句:“你不想吃吗 ”“想”。“那你怎么不给我 ”他扑闪着大眼睛,认真地说:“爷爷说:不能出卖祖国。”
热爱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共同感情。这种感情一代连着一代,(C.hán
mián)
不断。你看,这个幼小的心灵里,不是已经注进了真挚的爱国之情了么!
呵,中国心!中国心!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记得报纸曾经报道这样一件事,在进攻被越寇侵占的者阴山的途中,部队碰到敌人布下的雷区。因扫雷器坏掉了,无法前进。时间已非常紧迫,容不得半点迟疑!一位战士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放下枪支,从容地滚向雷区。顿时,雷声四起,火光冲天,硝烟弥漫……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部队滚出了一条通向胜利的路,自己也走完了闪光的人生之路。
祖国——难道还有比这更为神圣的字眼吗 为了它,多少人献出了勃发的青春,多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人的心里,祖国的位置永远高于一切,高于一切!
呵,中国心,中国心!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生命垂危的华侨,叫儿女们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个精制的盒子。儿女们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等父亲用颤抖的手接过去,打开来,一看,原来是一撮黄土!一个家财万贯的企业家,为什么会看重这一点分文不值的黄土 这是他离开苦难的祖国时含着热泪揣在怀里带走的。他用微弱的声音说:“当年,我为生计所迫离开了祖国,可我的心始终没有离开祖国啊!我每每望着这撮土,思念遥远的故土……终于,我的心愿得到了实现,祖国强大起来了!强大起来了!……可惜我无法再为她出力了,这是我终身的(yí
hàn)
……”他立下遗嘱: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大地上,把毕生积累下来的一笔财产献给祖国;并要求儿女们回到故土去,建设祖国……
这是什么时候 ——他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这是什么地方 ——远离祖国的地方。可他还是深深地
(juàn
liàn)
着祖国、热爱祖国!这是一颗多么火热的赤子之心啊!
呵,中国心,中国心!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祖国(乙文)
我在赤道上度过童年。儿时,常常听长辈惦念“唐山”。
“妈妈,‘唐山’是什么地方 ”有一回,我问母亲。
母亲郑重其事地找来华语课本——从一片枫叶似的中国地图上,我第一次认识了祖国的容颜。母亲说:“在异国,风是热的,心却凄凉!”
为了寻找那叶脉的故土山川,我和母亲惜别了美丽的南洋。
我带给祖国的,仅仅是海外孤儿的一瓣心香:祖国给我的,却是作为主人应有的一切,包括尊严。
回到祖国,我一下子变得富有。我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每一片云霞、每一棵小苹、每一朵浪花……还有那无价的自由!
虽然,和许多祖国同胞一样,我心的原野,也受过刀伤火创。我曾悲衷,但从没绝望;我(kǎn
kě)
,但从未(páng
huáng)
;我熟悉异邦的繁华,但不向往……
因为,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我的脊梁,便有着可靠的依傍;因为,伟大中华的民族之魂,像巨星,永远在我心头闪亮。
什么是海外赤子最大的依恋
那就是“祖国”这个光辉的字眼!
为了这缕永恒的痴情,春往秋来,月月年年——我像一尾春蚕,默默地倾吐柔丝,去描绣祖国五彩缤纷的河山
;
我像一片绿叶,用我的青春,———(qián
C.héng)
地布置祖国的春天;我像一只杜鹃,为——(ōu
gē)
祖国美好的未来,甘心啼血而亡……
什么是我心中最大的骄傲
那便是“祖国”这个神圣的字眼!
1.在文中的横线上按拼音填上汉字。
2.细读甲文,回答问题。
(1)甲文中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各用一句话概括。
①
②
③
(2)以上三个事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这三个事例分别说明了什么
(3)文中引用的歌词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3.细读乙文,回答问题。
画线句②中“永恒的痴情”指什么 这个句子里用了几个比喻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比较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文的体裁都是
。甲文以记叙为主,穿插抒情、议论,侧重于
;乙文则在记叙中侧重于
。
(2)甲乙两文都用设问、
等修辞手法,其中
手法用得较多,如“我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每一片云霞、每一棵小革、每一朵浪花……”句。
(3)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那就是
情感。
(4)甲文中“老华侨”离开故土带走的是什么 乙文中,“我和母亲”带回祖国的又是什么 这又都说明了什么
分数
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