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能解释简单的物候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课前预习】
一、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家长听读一遍。
2.整理字词
3.问题导航
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4.阅读批注,提出疑问(批注写在书上,问题写在教学案上)
5.资料链接: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
物候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请家长签字:
二、预习检测
1.字词检测。
①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连翘(
)——翘(
)起
衰(
)草连天——鬓毛衰(
)
落(
)叶——丢三落(
)四——落(
)枕
观(
)测——玄妙观(
)
差(
)异——差(
)遣——差(
)错——参(
)差
②
根据拼音写汉字
méng(
)发 piān(
)然
销声nì(
)迹
yùn(
)育
2.文学常识
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物候发展的推动者。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自学互学】
一、自主先学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活动方式建议:朗读部分段落,筛选出答案)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活动方式建议:朗读部分段落,筛选出答案)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活动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活动方式建议:朗读部分段落,筛选出答案)
二、交流展示
学生针对自主先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展示
【质疑拓展】
1.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2.老师根据学生当堂学习情况提问拓展。
【当堂检测】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5分)
【总结评价】
一、重点知识梳理(可选用文字梳理等方式)
二、自我评价
课前预习
自学互学
当堂检测
总分
得分
得分率
【练习巩固】
一、精彩句段积累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人的一生当中,几乎有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睡眠程度深浅是专门指脑睡眠而言的。从分析脑电图来看,睡眠一般是以1、5~2小时为一个周期进行循环的。最初是数分钟的入睡期,紧接着是浅睡眠,然后进入时间最长的中程度睡眠期,再后面是深度睡眠期。
这深度睡眠期在脑电图波型上的表现与觉醒时的波型十分相似,但肌电图反应完全平坦。这是因为全身肌肉是松弛的。因而这个睡眠期也被叫做身体睡眠,做梦往往在这时出现。
按照人每天睡眠6小时计算,一夜间这种周期正好反复4次。而人在睡眠周期正好反复4次后觉醒,往往会感到清爽,疲劳已全部清除。
1.选文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是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感到清爽,疲劳全部消除的时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选段在说明深度睡眠期人体状态时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2.
举例说明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课前预习】
一、预习任务
问题导航
熟读课文1、2节,思考:这2节文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请家长签字:
二、预习检测
读以下语句,比较与课文中相应语句有什么不同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
2.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
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
4.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
【自学互学】
一、自主先学
1.举例说明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活动方式建议:朗读课文,圈画,批注,交流)
2.结合具体语段或句子体会本文准确严禁、生动优美的语言。(活动方式建议:朗读课文,圈画,批注,交流)
二、交流展示
学生针对自主先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展示。
【质疑拓展】
1.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2.老师根据学生当堂学习情况提问拓展
【当堂检测】
理解句子的意思,回答下列问题。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次第”是什么意思?请用它造一个句子。)(3分)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2分)
【总结评价】
一、重点知识梳理(可选用文字梳理等方式)
二、学生自我评价
课前预习
自学互学
当堂检测
总分
得分
得分率
【练习巩固】
一、精彩句段积累
二、完成《补充习题》。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①首先是纬度。②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③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④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⑤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⑥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句。(
)
A.第①句
B.第③句
C.第⑤句
D.第⑥句
2.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个省略句,请把它补充完整。
3.第二段可分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
)
A.总分
B.并列
C.解说
D.补叙
4.第二段未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环节
分数
分数
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