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08 08:3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一、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家长听读一遍。
2.整理字词。
3.问题导航。
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4.阅读批注,提出疑问(批注写在书上,问题写在教学案上)
5、资料链接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种是公文,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著名的书有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一种书其实就是信,如《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陶氏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有相当有影响的人物,有“山中宰相”之誉。
家长签字:
二、预习检测
1.字词
陶弘(
)景
沉鳞竞跃(

与(
)其奇者
夕日欲tuí(

色彩bān
lán(
)(

2.文学常识
《答谢中书书》是
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表达了作者
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
的得意之感。
【自学互学】
一、自主先学
1.反复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不会的作好标记。(活动方式建议:朗读课文,翻译,标记,交流)
2.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能选出其中的一句做点赏析吗?(活动方式建议:品读赏析)
3.最后一句话“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活动方式建议:品读赏析,小组交流)
二、交流展示
学生针对自主先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展示。
【质疑拓展】
1.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2.老师根据学生当堂学习情况提问拓展
【当堂检测】
1.《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绘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描写朝夕两处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的句子是:




3.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总结评价】
一、重点知识梳理(整理本文的结构层次)
二、学生自我评价
课前预习
自学互学
当堂检测
总分
得分
得分率
【练习巩固】
一、精彩句段积累
二、有人说:“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到底好在何处,分别写出了什么气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一、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家长听读一遍。
2.整理字词。
3.问题导航。
作者描写月色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了月夜的什么特点
4.阅读批注,提出疑问(批注写在书上,问题写在教学案上)
5.资料链接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家长签字:
二、预习检测
1.字词检测。
相与(

藻荇(

亦未q n(

2.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
【自学互学】
一、自主先学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活动方式建议:小组互译,全班交流,小组背诵竞赛)
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并赏析。(活动方式建议:品读赏析)
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活动方式建议:交流讨论)
二、交流展示
学生针对自主先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展示
【质疑拓展】
1.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2.老师根据学生当堂学习情况提问拓展
【当堂检测】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③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步: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从表达方式上看,①属于    
 ,②属于    
 ,③属于  

4.文中两个问句是什么问句?他们的实际意思又是什么?
【总结评价】
一、重点知识梳理(用文字梳理方式)
二、学生自我评价
课前预习
自学互学
当堂检测
总分
得分
得分率
【练习巩固】
一、精彩句段积累
二、完成《补充习题》27课。
三、阅读文言语段,完成练习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

放鹤亭:位于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上。
②陂(B.ēi):水田。
③傃(sù):向,向着,沿着。
④悒(yì):通:“揖”,作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或立于陂田(

(4)故名之曰“放鹤亭”(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欣然起行
②大道之行也
B.
①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
①作亭于其上
②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D.
①好之则亡其国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6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2)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译文: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文中的“闲人”包含两层意思,既指自己和友人都是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指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B.
乙文是诗人被贬徐州时所作,记述了他拜访云龙山人时的一番问答。
C.
乙文指出,好鹤与纵酒两种嗜好,君主因之败乱王国,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所以南面为君不如隐居之乐。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
分数
环节
分数
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