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08 08:4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新闻两篇
2016年





八语组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体会新闻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个
部分。2、积累词语如“阻遏”、“绥靖”、“锐不可当”等。3、了解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了解人民必胜、正义必胜的历史规律。【教学重点】把握新闻语言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文朗读录音、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每晚七点,我们大家都准时在教室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随手翻一翻报纸,上面都有重大新闻。我们通过新闻了解这个世界发生的变化,新闻就是我们看世界的一双千里眼。那么到底什么是新闻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新闻两则》来了解这个问题。二、检查自主学习情况:1、自学本课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并掌握“阻遏”、“绥
靖”、“锐不可当”等词语的含义。学生交流查找的资料,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历史背
景。3、阅读课后练习第一题,掌握新闻结构。三、合作探究: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结构的五个部分是什么?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结构的五部分(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结构的五个部分分别是什么?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军解放。结构的五部分为(略)3、第一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作用: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四、课堂展示:五、教师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要记住三个数字,即“三、六、五”,“三”是新闻的三个特点:真实、及时、准确;“六”是新闻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五”是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六、课堂检测:1、(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括号里的文字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括号里的文字叫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机关)、发电时间、发电地点。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3、阅读新闻片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上海一建筑发生爆燃
金茂大厦一玻璃门因震动而破裂新华社上海1月17日专电(记者杨金志 刘丹)
事发地点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繁华地段,为一栋待拆除的两层建筑,距金茂大厦约30米。17日10时左右,事发地点突然发生爆燃,造成5人受伤,分别是附近商店1名店主和4名路人;金茂大厦的一玻璃门也因震动而碎裂。金茂大厦内没有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消防、公安、急救等部门迅速赶往现场处置。火势在约半小时内即被扑灭。伤者被送往附近的东方医院治疗,均无生命危险。记者了解到,爆燃的原因已初步确认,为天然气泄漏遇到火星引起。目前有关方面正在进一步调查事故的具体原因和伤亡情况。 请为这则新闻设计导语并填写在横线上。拟写导语:17日10时左右,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地区,一待拆建筑发生爆燃,造成五人受伤。附近的金茂大厦也受到一定影响。
这则新闻的标题有两行,第一行是主标
,第二行是副标
。 试以文中的例句为例,说明新闻语言的特点。如“火势在约半小时内即被扑灭”一句中的“半小时内”“即”等词体现了新闻语言简明而又准确的特点。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新闻六要素、结构五部分。2、了解主体部分衔接的连贯性。3、体会新闻的特点及语言的感彩。一、合作探究:主要针对第一则新闻进行小组讨论。1、标题中“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明确:“百万”是实数,因为中路军渡江人数为三十万,西路军三十五万,东路军三十五万,共计一百万。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主体部分分中、西、东三路军渡江,作战的时间、地点和渡江情况分别怎样?请列表说明。渡江区域渡江时间兵力渡过兵力中路军安庆—芜湖20日夜---21日夜30万30万西路军九江—安庆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2/3东路军南京—江阴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大部3、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明确: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第一层开头“二十日夜起”,第二层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是第一次衔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这一句在第二、第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4、《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明确: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5、评析第一则新闻中富有感彩的词语。
明确:鲜明生动,富于感彩的例子在文中很多。例如“百万大军”、“1000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充满胜利豪情,激动人心;又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再如“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的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当的形势,雄阔有力,激情昂扬。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二、课堂展示:三、课堂小结: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这两则新闻中第一则总结了千里战线,大气磅礴,第二则纵横挥写,儒雅广博,在今天虽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依旧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武气势。他们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他们的精神永存于天地之间!
四、课堂检测:1、根据词语的感彩给下列词语归类:①英勇善战②纷纷溃退③泄气④锐不可当⑤毫无斗志
褒义词:①④

贬义词:②③⑤2、第一则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 这些议论句的作用是什么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揭示事物本质,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增强文章的思想性。3、文中“此种情况”指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明确:“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五、布置作业:1、以校园生活为题材写一篇新闻,字数不限。2、尝试给一篇新闻拟标题或导语。六、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新闻两则》
把握新闻内容——记叙文六要素
析新闻结构——结构五部分
理解新闻主题——人民必胜,正义之师必胜
特点:及时、准确、真实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冲破敌阵
导语:渡江概况
横渡长江
主体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
西路军所向无敌(详)
东路军战果辉煌(较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