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8 09:2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近代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三次侵华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世纪30年发动的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日本—局部侵华—全面侵华—无条件投降中国—局部抗战—全面抗战—抗战胜利知识结构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时局转变的关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全民族团结抗战正面战场:血战台儿庄;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抗日民众;支援抗战九一八事变原因日本:
中国:借口:时间:影响:蒋介石政府态度:侵华野心由来已久
深陷经济危机内战为其提供有利时机柳条湖事件(沈阳)1931年9月18日不抵抗东三省沦亡;局部抗战开始蒋介石
东北人民
中国共产党
各方态度 结果 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东北军撤入关内组织抗日义勇军进行抗日活动派遣杨靖宇组织抗日游击队,进行游击战争。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面对日本的侵略,南京国民政府持什么态度?结果如何?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 蒋介石国民政府为什么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集中力量围剿红军西安事变发生和平解决时间:
地点:
根原:
发动者:
目的: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
标志着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预示了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中共态度:谈判中共代表:
结果:意义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临潼
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
张学良、杨虎城
逼蒋抗日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周恩来等蒋接受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主张西安事变:
时间:
发动者:
目的:
结果: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
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蒋联共抗日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 形成全面抗战的兴起标志:七七
事变时间:
地点:
借口:
影响:1937年7月7日
北平西南的卢沟桥
军演中一名士兵失踪
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表现:共赴国难1937年7月8日:
1937年7月17日:
1937年8月:
1937年9月下旬:中共通电呼吁团结蒋庐山讲话表决心合作宣言发表中共决定改编军队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历史上的两次合作
1、国共第一次合作:时间:1924到1927年
领导了国民革命,高潮是北伐战争
2、国共第二次合作:时间:1937到1945年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了抗日战争敌后战场:
百团大战概况正面战场:
血战台儿庄人物:
影响:人物:
区域:
目标:
影响:
李宗仁
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彭德怀
华北
破袭交通线、摧毁据点
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提高了信心
血肉筑长城背景:南京大屠杀时间:
手段:
人数:
目的:1937年12月枪杀、砍头、活埋、焚烧等300,000以上耀扬国威,灭亡中国南京大屠杀
时间:1937年12月军占领南京,6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三次侵华事变: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
八一三事变 1937年8月13日 上海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八路军
一一五师取得
台儿庄战役:抗战中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
指挥者:李宗仁
百团大战: 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
最大规模的战役。
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抗战胜利准备:中共七大时间:1945年4月(抗战胜利前夕)
地点:陕西延安
内容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时间:意义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家地位;成为转折点;
国内: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
原因日本:侵略性战争,失道寡助等。
中国:正义之战;实现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
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等。
国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1945年8月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际: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制定的政治路线:

意义:
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讨论夺取抗战的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1、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2、 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3、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1895《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抗战的胜利:单元感悟交流园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感悟,能  跟大家   交流一   下吗?“凝聚产生力量,合作诞生希望”。在国家危难之时,只有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阶级、任何党派和团体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战争的伟大力量存在于民众之中……单元感悟课堂检测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洋务运动“东北地区曾流传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 东北人民的“苦难十四年”开始与结束的标志各是什么?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45年抗战胜利两次国共合作的目的分别是什么?第一次: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第二次:打败日本侵略者举出两次国共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各一例 第一次:北伐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句话表明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A.夺取国民党的领导权
B.继续并扩大国共内战
C.逼迫蒋介石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D.投靠日本,致蒋介石于死地BC寻访古迹、实地考察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古城西安是中国历史的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①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②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③光绪年间的“公车上书” ④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了他们的热血。”这描述的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南昌起义的首创精神
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D.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迈CC“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年风范,建党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上面有国民党撰写的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叶挺??? B、张学良???
C、李宗仁??D、孙中山B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国共两党在以下哪些方面有过合作
A.辛亥革命、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B.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C.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长征、抗日战争B右图四幅电影海报反映的历史主题都是 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CB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
A、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 
B、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抱有同情心
C、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持观望态度
D、中国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D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
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七七事变后 D.南京大屠杀后此图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九一八事变
B、华北危急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C右图是某电视剧中人民军队的臂章,请问该剧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有中国历史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