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2-09 10:4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种类、生活方式等基本特征。
(2)
知道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的阅读、分析,筛选、获取并表达有用信息。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认识乙肝等病毒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能用科学知识指导今后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病毒和人类关系的资料分析认识到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
尝试运用所学病毒知识解释乙肝、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预防措施,认同并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隶属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生命科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为A级。前两节主要介绍了真核与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从前后内容的联系上看,本节是对前两节内容的补充与拓展,使学生对“什么是生命”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会学到逆转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等内容,这也与病毒的生活方式有关。同时,该部分内容与人类健康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对人体健康保健非常有用的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部分,也是进行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个很好载体。
学生对病毒引起的疾病如:艾滋病以及最近流行的埃博拉、禽流感等并不陌生,但是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缺乏系统的认识。
本节课知识点包括病毒的形态结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很好地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因此在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中,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从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入,将教材课文内容与《发现之路》栏目进行整合,层层创设探究情景,理解病毒的生物特征,感受科学研究的前后继承性和艰辛程度,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考虑到学生初中已经学习过有关艾滋病预防的知识,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性内容调整到病毒的基本特征中回顾和学习。对于病毒性疾病除着重介绍乙型肝炎外,引导学生对最近出现的几种病毒性疾病分析,使学生感悟到,小病毒可以引起大危害,并通过对典型疾病的传播途径的分析,理解并选择疾病的预防措施。
通过引导学生解释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具体实例,客观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此外,大多数高中学生不再会系统性地学习“微生物传染病及预防”的知识。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禽流感病毒的有关资料,对病毒性疾病的特点进行有益的补充,并通过分析传染病爆发期间国家的有关规定,在达到知识运用的同时,帮助学生以良好的、科学的心态更有效地对待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可能遇到的病毒疾病暴发问题并做出决策,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近几年爆发的对人类生命的威胁较大的埃博拉、禽流感、MERS等均属于跨物种病毒性传染病。资料呈现后引导学生讲讲、看看、谈谈、议议,认识到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人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大,使得一些病毒跨物种传染人,并产生较大危害。即使科技再进步,传染病依然可能存在,但出现疫情将会很快得到控制。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病毒的基本生物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
难点:
通过参与科学家发现、研究病毒的过程,了解病毒的的生物特征。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导入
教师行为--
【资料】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主要科学成就。
【图片】“瘟疫公司”
除疟原虫外,约60%的传染病由病毒引起的。
学生行为__
倾听并将之前所获取的信息系统化建构,感受科学发现的重大作用。
设计意图:
从科学热点新闻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活动2【活动】1.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问题1】:病毒是什么
病毒有多大
1、病毒的发现史:伊万诺夫斯基烟草花叶病毒实验。
2、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以及病毒的比例关系。
3、地球上物质和生命的层次结构图。
学生行为——
老师呈现的问题和资料引导下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比例关系等资料,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质到量对病毒的大小有一个精确的认识。
【问题2】:处在当时的条件下,你会就病毒的哪些方面继续开展研究
学生行为——
学生就所想了解的有关病毒的知识进行梳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科学质疑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
【图片】几类病毒图片(腺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
【问题3】:病毒共有的结构有哪些 由哪几类化合物组成
总结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
学生行为——
学生观察图片,并归纳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物质组成。
设计意图:利用归纳法让学生了解病毒共有的形态结构特征,使学生认识到病毒虽是一种特殊的生命形态,但也有复杂而严谨的结构。
【问题4】: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动画演示流感病毒的寄生过程。
学生行为——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小组讨论、总结病毒寄生的过程。
设计意图:动画演示让抽象问题形象化,使学生了解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生活过程。
【问题5】:根据寄主不同把病毒分为哪几类
学生行为——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
【小结】对病毒的形态特征、生活方式进行列表总结。
学生行为——
学生思考并总结。
设计意图:从物质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层面,让学生对病毒的寄主有专一性有精准的认识。
活动3【活动】2.病毒与人类关系:有利
人类对病毒的认识是伴随着疾病而发生的,那么病毒对人类是否只有有害的一面呢
【资料】病毒有利的实例。
学生行为——
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思考人类对病毒利用的实例。
设计意图:教师帮助学生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辩证的理解,丰富事物两面性的认识。
活动4【活动】3.病毒与人类关系:有弊
【问题1】关于乙型肝炎你了解多少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资料】乙型肝炎传播途径。
通过材料呈现立即反馈所学。
【资料】禽流感、SARS、埃博拉的传播途径。
学生行为——
阅读教材,归纳整理知识。
分析材料并运用阅读获取的教材知识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筛选有用信息。
通过知识的运用理解乙型肝炎传播途径。对典型疾病的传播途径分析,理解并选择疾病的预防措施。
【资料】禽流感病毒。
引导学生阅读并从传播途径、致病性、高变异率等方面进行总结。
【资料】国家对于病毒性疾病的政策和措施。
【问题2】你是否认同这些措施,作为普通人对于传染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行为——
阅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
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对病毒性疾病的知识进行有益补充。
知识运用的同时,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对待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可能遇到的病毒疾病暴发问题并做出决策,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资料】最近一年有关埃博拉、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信息。
【问题3】跨物种病毒传播的原因
【资料】病毒性疾病导致社会问题。
学生行为——
分析资料并回答问题。
分析并思考。
设计意图:认识到生态环境破坏,产生新的病毒性传染病流行。认同病毒性疾病不仅是生物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小病毒大危害。
【资料】人类在解决病毒性疾病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学生行为——
分析并思考。
设计意图:认识到通过疫苗的接种以及有效的检测防控措施,病毒性传染病是可以防治的。
活动5【作业】作业布置
1、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游戏“瘟疫公司”不符合科学的地方。
2、结合预防接种卡上有关病毒,与父母一切分享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