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病毒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2)能从病毒结构出发说明病毒的生活方式。
(3)能从多侧面举例说明病毒与分类的关系以及人类与病毒斗争的历史。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参与体验科学家研究发现病毒的过程,学生从现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2)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经历讨论、争论等活动,认识艾滋病等病毒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能用科学知识指导今后生活。
(3)经历采用信息技术等多种学习形式,关注人类与病毒作斗争的历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提高保护人类健康的社会责任意识。
(2)学习辨证地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初步树立探索科学服务人类的意识。
(3)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并促进学生对病患的人文关怀意识的养成。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是上海版高中生命科学二期课改教材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完成“生物体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学习后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后续遗传物质的发现中经典实验的学习基础。这一节分为“病毒的形态和结构”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两部分,其中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认识,需要建立在对病毒结构特征全面认识的基础之上,可联系前期学习的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结构进入本节非细胞结构的学习,围绕“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展开教学,凸显病毒的寄生特性,使“病毒的形态和结构”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两部分成为有机的整体。
2、设计理念
按照二期课改的理念,本节内容教学尝试从多个维度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这节内容知识容量不多,难度较低,可以通过引入病毒的研究过程落实病毒生物结构、特性的学习,然后转入到“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部分。在教学时,创设情境让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判断,形成对病毒生物结构、特性的认识,以及与人类关系的辩证认识。教师组织交流达成目标,在学习病毒本质的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自己判断并选择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对待病毒性疾病,同时有助于学生学会保护自己,也有助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都有独特优势。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病毒的形态结构以及增殖方式
解决办法:通过教学中引入病毒研究发现过程中各个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以及后续其他科学家对前人研究的不断质疑,设问、引导,启发学生分析科学家在病毒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导正确结论,来落实病毒的形态、结构以及增殖方式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掌握相关内容。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如何完成增殖等生命活动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结构的相关内容,突出病毒与细胞结构的生物的根本区别,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观点,引导学生开动思维,假设、分析病毒在没有细胞结构情况下如何完成生命过程,进而掌握病毒的寄生特性和增殖方式。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创设情境,通过对比强烈(西班牙大流感与美好的一天)的画面,培养学生向往健康,珍惜健康的意识,并引入主题--病毒。
活动2【活动】活动一
有“毛病”的细菌过滤器和病毒的发现---伊凡诺夫斯基和贝杰林克的研究
根据致病因子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微孔,并使烟草花叶致病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使烟草花叶致病呢 ”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
图3细菌过滤器原体引起的。
(引导分析,学生通过思考形成病毒比细菌微小的结论。)
活动3【活动】活动二
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利(Stanley)从患有花叶病的烟草的提纯汁液中分析出一种蛋白晶体,将这种晶体再溶解后,保持了它的致病性,从而认为病毒是一种蛋白质。
鲍登(Bowden)和皮里(Pirie)却提出疑问,因为他们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提纯液及晶体中还
含有相当量的硫和磷,这两种元素在蛋白质中含量图4烟草花叶病毒蛋白结晶是非常少的。
根据两种研究结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硫和磷元素含量上的差异揭示了什么 ”
学生基于对生命的物质基础的学习,讨论分析出: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两种物质组成。
(学生通过两个不同的研究成果,结合所学知识,积极思辨,推理“出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两种物质组成。”)
活动4【活动】活动三
20世纪30年代后期电子显微镜的发展,让人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病毒颗粒的形态结构。
让学生观察比较病毒与细胞(模式图)的结构差异,总结,归纳。
通过学生对病毒与细胞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
动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什么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哪里 病毒有没有这些结构 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病毒能独立生存么
如果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它将以什么方式生存
施拉姆、赫尔希等人的研究证明:T噬菌体侵入细菌内部的是其核酸DNA,留在细菌外壁的是其蛋白质外壳。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病毒只能够寄生在活细胞里面,并实现增殖。
图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病毒与细胞结构差异,分析细胞结构与生物生命活动的关系,进而推理出:病毒只能够寄生在活细胞里面,并实现增殖。)
活动5【活动】活动四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一面:学生在生活中所了解到的有关病毒的信息大多是以危害人类健康为主的负面信息,可能会对病毒形成较为片面的认识,因此上课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病毒对人类也有有利的一面,从而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形成客观辨证的认识。
有害一面:学生采用讨论归纳的方式,交换课前搜集的信息,相互学习,教师引导,使学生形成对乙肝、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和对乙肝及艾滋病病人的正确态度,加强防范意识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1、通过学生了解病毒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来改变学生对病毒的片面认识,形成客观辨证的人生观。2、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理性的对待病患。)
活动6【作业】总结作业
病毒结构简单,不能独立生存,只能以寄生方式实现增殖。我们怎样及早发现并预防病毒性传染病 对于亲戚朋友中出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你将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他们 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
布置作业:高中生已经完成了国家计划免疫,可以回家后找出自己的预防接种卡,让学生了解自己已经注射过什么疫苗,已经对什么病毒有免疫力,回校后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