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朝鲜战争 习题(含答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5.1 朝鲜战争 习题(含答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8 18:4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朝鲜战争
一、选择题
1.“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歌曲诞生的背景是(  )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 ②朝鲜半岛处于分裂之中 ③美国纠集“联合国军”侵朝 ④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从歌曲内容可以看出,该歌曲反映的是中国军队抗美援朝。结合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答案】  D
2.以下是进攻朝鲜时联合国军的兵力组成(%)
国家
陆军
海军
空军
其他盟国(除韩国)
9.58
6.66
0.97
美国
50.32
85.89
93.38
通过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
A.美国操纵着联合国军队
B.南朝鲜反对盟军
C.多国部队组成说明了战争的正义性
D.朝鲜进行的是非正义战争
【解析】 考查读表分析能力。通过表格信息可以看出,美国军队是联合国军的主要组成部分,表明美国操纵着联合国军。
【答案】  A
3.1950年11月,天津工商界举行大游行(见下图),这次游行是为了(  )
A.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
B.声援抗美援朝运动
C.庆祝公私合营的实行
D.拥护镇压反革命运动
【解析】 从图中的“抗美援朝,卫国保家”可判断B项正确。
【答案】  B
4.(2013·济宁高二检测)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史学家普遍认为,中国人民的行动是正义之举,其依据包括(  )
①美国对朝鲜的侵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②苏联赞同中国出兵朝鲜 ③美国在朝鲜从事的战争是地地道道的侵略行为 ④美国的侵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解析】 考查对战争性质的认识。判断战争的性质要看战争的根本目的,中国出兵朝鲜,是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正义之举,苏联是否赞同中国出兵与战争性质无关,选项②错误。
【答案】  C
5.(2013·开封高二质检)彭德怀说:“(这场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说的是哪场战争(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朝鲜战争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 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题干信息“彭德怀”“西方侵略者”等信息表明C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西方侵略者”。
【答案】  C
6.韩国某离婚调查机构发现有一个时期,妇女以丈夫生死不明为理由,提出离婚的特别多,此时期应该是(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00年以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战争导致大量男子伤亡或失踪,故出现了材料所示的现象,故选A项。
【答案】  A
7.克拉克说:“我们失败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更具威胁性。”他所说的“敌人”主要是(  )
A.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B.中华人民共和国
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D.第三世界
【解析】 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克拉克是朝鲜战争中的美军指挥官,他所指的敌人应是A项或B项,而中国人民推翻了美帝国主义支持的蒋介石政权,建立了新中国,显示了自己的强大,现在中国人民又抗美援朝打败了美国侵略者,从而变得更强大,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8.有人说,中国不是必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认为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的社会转型与体制改革推迟了几十年。如果你想反驳该观点,可采纳下列哪些选项
(  )
①战争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②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战争致使中美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④战争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内环境,便于国家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此人反对抗美援朝战争,反驳这一观点就要看到战争的积极影响,①③明显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2013·襄阳质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鲜战争不仅没有在3周之内结束,相反却持续了3年之久。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面对敌人数量上的强大优势,兵力相对有限的美军与联合国军只能扬长避短,发挥自己在武器装备与技术上的过人之处。但是,朝鲜半岛不仅地势极为险峻,而且气候也十分恶劣,对于美军来说,最大的威胁与其说是朝鲜或者中国的士兵,不如说是这里冬季凛冽刺骨的严寒。
——[美]大卫·哈伯斯塔姆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序言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中,虽然我军在武器装备及其他物质条件上处于明显的劣势,但经历了20多年国内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锤炼的中国人民军队也有着许多不同寻常的优势。有敢打必胜的信念,有以弱胜强的丰富作战经验,有久经锻炼的高素质的部队和著名战将。加上战争的正义性质,得道多助,士气高昂。这些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李际均《抗美援朝战略遗产:
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基之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人认为他们在朝鲜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人认为中国在朝鲜战争中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双方的观点有什么区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一逐条归纳作者认为美国战败的原因,从力量、地形等来归纳。第(2)问也是从材料二中逐条归纳原因,即可从信心、经验、素质和战争的性质等方面归纳。双方观点的区别也要根据材料去概括,美国强调的是客观因素,中国则是强调主观原因。
【答案】  (1)敌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数量众多;朝鲜半岛地势险峻,气候恶劣;美军和联合国军在武器装备和技术上的优势无法发挥。
(2)原因:有必胜的信念,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有高素质的部队和优秀的将领,战争的正义性质。
区别:美国人重点强调自然条件和技术,中国人重点强调人的因素与素质。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决的反抗。
——毛泽东1950年6月28日讲话
材料二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对美国的警告
材料三 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195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样的国际外交原则?
(2)材料二表明了中国人民怎样的斗争态度?请举一例说明。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参加朝鲜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其性质如何?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中国、朝鲜胜利的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这要求我们应立足于材料进行分析,根据设问组织答案。第(1)问考查概括归纳的能力。第(2)问则是分析中国人民的斗争态度,这是经百年的革命所证实了的。第(3)问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4)问则是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案】  (1)各国人民有权处理自己的国家事务,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
(2)中国人民坚决反对任何国家破坏和平。抗日战争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4)朝鲜人民的英勇反击;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斗争;美帝国主义的霸权主义政策不得人心;苏联等国的从中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