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一、选择题
1.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这也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局部战争。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这场战争是( )
A.朝鲜战争
B.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
D.海湾战争
2.以下是进攻朝鲜时联合国军的兵力组成(%)
国家
陆军
海军
空军
其他盟国(除韩国)
9.58
6.66
0.97
美国
50.32
85.89
93.38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
A.美国操纵联合国军队,并担当主力
B.韩国反对盟军
C.多国军队组成说明战争的正义性
D.朝鲜在战争中处于非正义
3.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深切地感觉到,如果听任韩国沦丧,那么共产党的领袖们就会越发狂妄地向更靠近我们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
A.为此美国悍然挑起了朝鲜战争
B.这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美国随后的行动导致了朝鲜的分裂
D.这种思想体现出了典型的冷战思维
4.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见右图),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先后取得两次战役的胜利。其主要客观原因是( )
①“联合国军”装备落后于苏式装备的志愿军
②配备了苏式武器的中朝军队战斗力空前提高
③美军指挥官和士兵轻敌
④战术上,美军采用分兵冒进是错误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彭德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其依据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6.对右图漫画主题解读正确的是( )
A.冷战遏制,剑拔弩张
B.美苏争霸,殃及池鱼
C.兄弟同心,外御其侮
D.唇亡齿寒,保家卫国
7.观察朝鲜战争中双方使用的战斗机图片,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A.双方势均力敌
B.朝鲜南北双方完全依靠外来支援
C.战争某种程度上是美苏对抗的反映
D.美国战机性能优于苏联战机
8.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在兵力和装备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但最终遭到失败,其主要原因是( )
A.对地形不太熟悉
B.苏联对朝鲜的暗中支持
C.中朝两国人民的抗争
D.中国的大力援助
9.近年来,朝韩冲突不断升级,影响了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回顾历史,造成朝鲜半岛分裂的社会背景主要是( )
A.亚欧对抗力量失衡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美苏冷战对峙格局
D.雅尔塔体系逐步瓦解
10.
2013年3月5日朝鲜宣布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完全无效”,并全面停止朝鲜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的活动。下列有关朝鲜停战协定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双方在朝鲜停止一切敌对活动
②双方以北纬38度附近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
③协定生效后60天内遣返战俘
④双方以北纬38度为界分别成立朝鲜和韩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管怎样,朝鲜战争的爆发对中国来说尤其不幸。在朝鲜入侵韩国后,杜鲁门总统立即下令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中国(大陆)进攻台湾。更为不幸的是,战争强化了西方对新中国政府的立场,导致中国有20年的时间被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孤立。美国继续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作为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并支持其占据联合国的席位。结果,中国无法获得各种形式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不得不完全依赖于苏联。
材料二 在朝鲜战争中,新中国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进行了三年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新中国是在帝国主义势力把战火烧到了家门口的情况下,被迫进行“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它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支援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在这场战争中和战争结束后,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致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1)给材料一中关于朝鲜战争的内容拟个标题并作简要论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朝鲜战争的胜负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北方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朝鲜北方迫使朝鲜南方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南方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发动了内战。
——葛罗米柯、波诺马廖夫《苏联对外政策史》
材料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认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占领朝鲜北方。但是,朝鲜北方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朝鲜南方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们在哪一历史要素上有相同的记录?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材料二、三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这种不同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怎样的突出特点?
(3)假如历史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材料研究该历史事件,从史料收集角度看,存在怎样的不足之处?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由“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美国、中国……卷入这场战争”“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这些信息分析可知,这场战争是朝鲜战争。B、C、D不符合材料主旨。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联合国军的出现实际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产物,军队主要由美军构成。
3.【解析】选D。杜鲁门担心韩国的失败,会导致共产主义向世界范围扩展,所以要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体现了美国的冷战思维,故D正确。
【规律方法】朝鲜统一一波三折,进展缓慢的原因
(1)内因:①严重军事对抗的存在;②双方在政治上的分歧仍然很大;③双方经济实力相差悬殊;④双方有成效的沟通还显得不足。
(2)外因:中、美、日、苏四大国在半岛和平统一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苏美利益对抗折射在半岛上便是朝鲜南北的对立;60年代初中国作为独立一方关注朝鲜半岛局势;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半岛局势受控于中美苏战略三角格局;80年代中期后日本也介入半岛,中、美、日、苏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和力量角逐,影响和制约着朝鲜半岛的稳定安全与和平统一。
4.【解析】选B。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而且志愿军赴朝后,苏联也未能及时兑现承诺,能取得胜利的主要客观原因就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轻敌和采用了分兵冒进的错误战术。
5.【解析】选C。从材料中的“西方侵略者”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彭德怀是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说这番话的。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不符合题意,排除A;解放战争属于内战,排除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更充分证明了题干论断。
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理解能力。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0年10月25日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方面部队的名称。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朝鲜战争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战场上使用了美苏的战斗机,说明美苏都很关注这场战争,是美苏对抗的反映。
8.【解析】选C。武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非主要因素,朝鲜战争中美国的侵略性,中朝两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朝鲜战争影响的理解能力。在美苏冷战背景下,南北朝鲜紧张对峙。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3年,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但朝鲜半岛分裂局面依旧。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朝鲜停战协定规定的理解能力。据所学知识,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规定双方在朝鲜停止一切敌对活动,以北纬38度附近的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并在协定生效后60天内遣返战俘,①②③符合,答案为B。朝鲜停战协定并未规定双方以北纬38度为界分别成立朝鲜和韩国,大韩民国成立于1948年8月,朝鲜成立于1948年9月,排除④。
11.【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信息从朝鲜战争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方面拟定标题;第二问“论证”从台湾问题,西方加强对中国的封锁、孤立,中国依赖苏联等方面回答。第(2)题在回答时注意从“联合国军”和中国两个方面论证,注意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分析。
答案:(1)标题:朝鲜战争是中国的不幸。论证:造成中国大陆与台湾长期分离;强化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美国承认并支持台湾当局;中国被迫依赖苏联。
(2)“联合国军”胜:遏制了共产主义的扩张;美国把北朝鲜军队赶过“三八线”并打到中国鸭绿江边;美国在中国保留了台湾国民党政权;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增长。中国胜:将美国军队赶回“三八线”以南并迫使其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维护了中国安全和朝鲜主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12.【解析】本题考查朝鲜战争及相关国际关系。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历史事件指朝鲜战争。在战争爆发的时间上几则材料有相同记录,其他都有不同。第(2)题在朝鲜战争的起因上,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一进攻;材料二、三认为朝鲜南方军队在美国的支持或预谋下发动内战。当时的国际关系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第(3)题属于开放性问题,酌情回答即可,不足主要有缺少当事方(朝鲜和韩国)观点的相关史料,缺少该事件相关的原始史料。
答案:(1)朝鲜战争(或朝鲜战争的爆发)。战争爆发的时间。
(2)不同: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一进攻;材料二、三认为,朝鲜南方军队在美国的支持或预谋下发动内战。特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答美苏冷战、美苏对抗也可)
(3)缺陷:缺少当事方(朝鲜和韩国)观点的相关史料,缺少该事件相关的原始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