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5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8 19:0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导学案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三次印巴战争;印巴冲突的原因。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总结历史规律。
重点难点:印巴战争的原因、过程和教训。
★【课前预习】
一、“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
1.背景:
2.
“印度独立法案”(“蒙巴顿方案”)的内容:
3.影响:
二、
三次印巴战争







果(影响)
第一次印巴战争
第二次印巴战争
第三次印巴战争

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原因:
★【自主探究】
1、通过对印巴冲突的回顾,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试分析“二战”后印巴长期尖锐对立乃至三次爆发战争的背景(原因)
3、英国把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简要经过:
4、印度民族独立简史:
5.印巴分治的消极影响:
★【本课测评】
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标准,这一做法(
)
A.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
C.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引发印巴之间战争的“火药桶”是(
)
A.东巴基斯坦地区
B.印度
C.克什米尔地区
D.巴基斯坦
(2012·黑龙江哈三中测试)孟加拉国是南亚次大陆的一个新生国家,它成立于(
)
A.第一次印巴战争后
B.第二次印巴战争后
C.第三次印巴战争后
D.《印度独立法案》颁布后
(2012·南充高二测试)时至今日,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虽早已崩溃,但殖民统治所产生的恶劣影响依旧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蓄意制造了印巴分治。这一行为带来的恶果包括(
)
①造成了原印度境内居民的大规模迁徙 ②酿成了不同宗教信徒间的仇恨与仇杀 ③人为地破坏了印度已建立和发展的统一经济 ④使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印巴两国长期纷争的重要根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19世纪晚期,印度国民大会党成立。国大党是(
)
A.穆斯林的政治组织
B.印度教徒的政治组织
C.穆斯林和印度教徒联合的政治组织
D.代表地主阶级的一个政党
6.1947年8月,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印度新德里附近的许多居民慌忙登上开往巴基斯坦的火车(如图)。这些居民(
)
A.是被印度当局强制驱逐到巴基斯坦的B.是为了宗教信仰而被迫迁徙的
C.是被国际社会强制迁往巴基斯坦的
D.是为了逃避战乱而主动迁徙的
7.自分治以来,印巴之间的冲突不断。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这次战争(
)
①双方主要是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所有权 ②由英国“分而治之”政策所导致 ③在联合国的干预下双方停火④使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得到解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
2012·菏泽高二测试)在印巴关系史上,双方曾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下列有关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依旧是克什米尔之争导致了第三次印巴战争
B.印度意在通过战争肢解巴基斯坦
C.战后南亚次大陆的政治天平明显向印度倾斜
D.印度通过战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9.(2012·吕梁高二测试)从1947年到1971年,引发右图地区发生了三次战争的主要原因包括①殖民主义者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 
②宗教信仰的不同 ③边界的划分和领土的归属问题 ④复杂的地形条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条第一款 自1947年8月15日起,应在印度境内成立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分别称为印度和巴基斯坦。
第二款 上述两个自治领……称为“新自治领”……
第二条第四款 本条中任何规定均不得解释为阻止印度土邦加入任何一个新自治领。……
第五条 两个新自治领均应由英王陛下各指定一名总督,代表英王陛下治理该自治领。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节选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上述材料中的第二条第四款的内容后来引发了什么战争?第五条说明了什么问题?







果(影响)
第一次印巴战争
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位置、居民成分、法案规定、王公顾虑)
1947.10——1949.1
划定停火线,克的归属未解决
第二次印巴战争
克什米尔局势再度紧张
1965年8月——9月下旬
克什米尔局势再度紧张
第三次印巴战争
印介入东巴基斯坦自治运动
1971年11——12月
1972.1, 孟加拉国成立
1、通过对印巴冲突的回顾,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居民和平相处的前提是彼此尊重;②
在确定民族国家时,要遵循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不能实行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③
边界和领土的归属尽早确定。④
对大国的干涉提高警惕,独立自主解决内政问题。
2、试分析“二战”后印巴长期尖锐对立乃至三次爆发战争的背景(原因)及影响。

殖民主义者推行的“分而治之”政策,其政治导向会造成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居民之间的隔阂与敌视。

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惟一原则,极易导致宗教排斥和对立,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确定,也是引起两国纠纷和冲突的重要原因。克什米尔是不同宗教信仰居混居之地,它的归属也一直未被印巴双方同时认可。

美苏两个大国不断向印巴出售武器,事实上也推动了印巴两国一次次走向战争。
3、英国把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简要经过:

1600年,英国入侵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

1757年,印、英普拉西大战,印度战败而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

1849年,英国占领印度全境。
4、印度民族独立简史: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1905—1908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

1919—1922年,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8—1930年,印度独立运动。

1945—1946年,印度第四次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1947年,印巴分治。
5.印巴分治的消极影响:
(1)印、巴居民间摩擦对立严重(a、在分治过程中,带来一股居民迁徙浪潮,两种教徒的迁徙和仇杀,造成了大批的难民;
b、两国在土邦归属问题上冲突激烈,造成长期不和。)
(2)原来统一的经济被割裂,造成两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3)印度民族领袖甘地因谴责教派仇杀,呼吁教派团结,竟于1948年1月30日被印度教狂热分子刺杀,造成了悲剧。这种不利影响延续至令,成为南亚次大陆局势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BCCDB
BAAC
解析:本题选取了《印度独立法案》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应注意判断这一文件为《印度独立法案》,再回答《印度独立法案》的主要内容。第(2)问应结合第二条第四款的内容分析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爆发,第五条则反映了英国试图继续控制印度和巴基斯坦。
答案:(1)《印度独立法案》。
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向两者移交政权。
(2)第一次印巴战争。
反映了英国想继续控制这一地区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