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
一、选择题
1.海湾战争的爆发有着复杂的背景,其中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主要有( )
①边界纠纷 ②石油问题 ③债务问题 ④宗教派别之争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矛盾主要表现在领土、石油及债务问题上,两国同属伊斯兰世界,④错误,故选D项。
【答案】 D
2.1990年8月,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组织多国部队进驻海湾,其直接刺激因素是( )
A.控制石油资源
B.伊拉克侵略科威特
C.萨达姆的专制
D.世界和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由于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美国为了显示它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立即对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做出反应,实施“沙漠盾牌”计划。
【答案】 B
3.海湾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的基本态度是和平解决海湾危机,这表明
( )
A.中国站在伊拉克一边
B.中国要维护自己在海湾的利益
C.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是负责任的国家
D.中国反对美伊直接会谈
【解析】 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危机的态度,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表现,这是负责任的表现。
【答案】 C
4.下列关于“沙漠风暴”行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
B.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地面进攻
C.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动
D.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进驻海湾
【解析】 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打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空中打击为主,被称为“沙漠风暴”,第二阶段为地面进攻,被称为“沙漠军刀”;而多国部队进驻海湾则被称为“沙漠盾牌”。
【答案】 A
5.在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向以色列发射多枚导弹的战略意图是( )
A.借机将以色列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
B.阻止以色列参战
C.转移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目标
D.引诱以色列参战
【解析】 伊拉克向以色列发射导弹的战略意图是引诱以色列参战,企图将战争变为反对以色列的“圣战”,发动阿拉伯人反对多国部队。
【答案】 D
6.下图为“沙漠军刀”行动示意图,下列说法与之相吻合的是( )
A.西线是进攻的重点
B.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C.伊拉克发射“飞毛腿”导弹打击以色列
D.西线的多国部队切断伊军的后路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史实的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只有D项符合史实。中线是地面进攻的重点,多国部队摧毁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伊拉克发射“飞毛腿”导弹打击以色列是在1991年1月,而图中是1991年2月的战况。
【答案】 D
7.海湾战争的特点是( )
①实施大规模的空中作战,为地面作战铺平道路 ②采用各种先进的指挥系统,使用大量的高技术兵器和装备的高科技战争 ③是一场真正的快速机动、精确打击的现代化战争 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加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正确。
【答案】 D
8.海湾战争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它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 )
①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作用 ②阿拉伯世界发生了严重分裂 ③使各国军事界对传统的战争观念进行重大反思 ④苏联控制海湾地区的能力有所增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由于苏联处于解体前夕,已无力与美国在海湾地区抗衡,其控制力减弱,故④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比如海湾战争,全世界都知道7月15日将会开战,但哪一小时打,前半夜还是后半夜打,谁都不知道。……又如美国偷袭利比亚,只花了18分钟……从直接损失上看,多国部队42天花了610亿美元,伊方则损失了1
900亿美元,科威特损失了1
600亿美元。……二战时,用B—17飞机,需出动4
500架次,投弹9
000枚方能摧毁一个目标,到了越战期间,用F—105飞机,需出动95架次,投弹190枚,方能摧毁一个目标。而在海湾战争中,用一架F—117飞机投下一枚炸弹,就能准确地命中目标……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的数量占总投弹量的90%,轰炸了南联盟40多座城市,而造成人员的死亡总共不到2
000人。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与二战期间相同天数中人员平均伤亡100万人相比,是天壤之别。
——王增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
材料二 当坦克出现以后,又发展成了机动作战。到了高技术战争中,由于一大批高、新技术群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作战方式,比如,导弹袭击式的“精确战”;外科手术式的“点穴战”;破坏结构式的“瘫痪战”;非致命式的“软杀战”;指挥控制式的“信息战”;陆、海、空、天、电一体的“全维战”,此外,还有“环境战”“太空战”“心理战”等。
……1991年的海湾战争,负责战场指挥的7名美国高级指挥官中,有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成功地实施了战略协同和作战指挥,被称为“硕士导演的战争”……目前,美国军官全部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博士占38.4%。俄罗斯军官98%以上受过高等教育,日本军官全部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印度也要求营以上军官必须获得硕士学位。
——曹东光《高技术战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特点。
(2)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据材料可以概括出战争发生的突然性增大、进程加快、能有效控制打击目标、消耗巨大的特点;从材料二可以概括出战争作战方式多样化的特点。第(2)问谈认识,结合材料高科技含量、高技术人才的特点来分析。
【答案】 (1)特点:战争发生的突然性增大;战争的进程和节奏加快;战争消耗巨大;能有效控制打击的目标;作战方式多样化。
(2)高技术战争要求各军兵种之间应协调发展。提高军队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同时,必须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1年1月17日晨,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境内和伊军在科威特的军事目标实施大规模空袭。美国总统布什发表讲话,宣布开始解放科威特的“沙漠风暴”行动。
1991年2月24日,多国部队在近五百千米的宽大正面上,兵分三路向伊拉克军队发动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
——新课标人教版课本
材料二 这是一只栖息在波斯湾地区的普通海鸟。与众不同的是,它的羽毛变成了黑色,它的目光充满惊恐。原来清澈湛蓝的海水也变得漆黑污浊。这一幕发生在20世纪末的海湾战争中。
材料三 在巴士拉地区,畸形和患有各种怪病的儿童不胜枚举。当地医生说,这都是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使用贫铀弹造成的,其致病机理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造成的后果极为相似。该地区自1999年8月至10月共出生1
800名新生儿,其中有10个新生儿没有脑组织,8个患脑积水,6个四肢畸形……
——《羊城晚报》
请回答:
(1)“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是海湾战争中的两次重要军事行动,据材料回答两者的侧重点。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叙述的是什么?
(3)你怎样看待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海湾战争的相关内容。第(1)问需结合材料给出的信息进行判断。第(2)问提取材料相关信息即可回答。第(3)问是开放性题目,实际是要求回答战争给人的启示、教训,应体现人类爱好和平的本质。
【答案】 (1)“沙漠风暴”侧重于空中打击,“沙漠军刀”侧重于地面攻击。
(2)材料二、三叙述的是战争中交战双方不择手段的措施,对生态环境及人的身心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
(3)战争是罪恶的,人类应远离战争。若战争不得已爆发,也应避免使用一些非人道的措施,特别是生化武器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