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孔子为此而采取的行动是( )
A.做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官
B.收徒授业,整理文化典籍
C.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
D.提出“正名”主张
【解析】 孔子为使自己的学说传于后世,专心于文化教育事业,并且收集古代文化典籍,整理成“六经”。
【答案】 B
2.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
A.等级
B.教化
C.习俗
D.祭祀
【解析】 孔子所讲的“礼”是周朝的“礼”,是周朝为了体现贵贱尊卑制定的制度。
【答案】 A
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解析】 B项是道家思想;C项是墨家思想;D项是法家思想。
【答案】 A
4.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孔子的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仁”的学说。①③是“仁”的学说的体现,而②是“礼”的学说的体现,④是教育方面的观点。
【答案】 B
5.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
A.因材施教的原则
B.有教无类的思想
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循循善诱的说教
【解析】 “贱而恶”的人的儿子,也被收为徒,体现的就是“有教无类”的思想。
【答案】 B
《圣迹图》
6.《圣迹图》是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孔子教育思想中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温故知新”
【解析】 四个选项都是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贡献。而题干要求回答的是孔子在教育上对社会发展的最大贡献,A项是其教育的办学思想,对教育发展起决定作用,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开创了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答案】 A
7.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解析】 材料体现出了孔子对不同类别的人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答案】 C
8.下列对孔子思想历史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在春秋时期备受统治者的推崇
B.在春秋时期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
C.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因不能适应诸侯争霸的社会需要,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不被重视。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古典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材料三 “克己复礼为仁”,“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材料四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请回答:
(1)前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政治立场的结论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礼”的实质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第(1)问结合课本知识回答。第(2)问两则材料都提到孔子思想的两方面,注意关键词“维护奴隶制”“新兴地主阶级”等。第(3)问“礼”的实质,结合时代背景“礼崩乐坏”理解。第(4)问注意关键词“过犹不及”。
【答案】 (1)私人办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维护奴隶制度(或者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4)中庸。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材料二 下图为康熙帝为北京孔庙所题“万世师表”匾额。
材料三 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但这些传统因子已和韩国人的现代生活,以及他们从西方吸收来的现代思想观念糅和在一起,因而不仅这些传统因子被激活了,而且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汉流”要走向世界,也必须走融合东西方文化、融合现当代生活的路。
——孙逊《“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中康熙帝题写“万世师表”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从当今“韩流”的强劲发展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解析】 第(1)问要回答出孔子的仁、礼等内容。第(2)问要从统治需要去分析第一小问,第二小问要从孔子的思想、贡献去分析。第(3)问考查孔子思想的影响。
【答案】 (1)礼、仁、中庸之道。
(2)目的:利用孔子思想维护统治。原因: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系统;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3)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