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 课件 (3)

文档属性

名称 饮酒 课件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08 17:5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 [晋] 陶渊明饮 酒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死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出身于没落士族,少有大志,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进入仕途后,做过一些小官。41岁任彭泽令仅八十余天,因看透腐败的官场,解绶辞官,毅然归隐。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 是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的、通过描写田园自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
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并由此折射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心情。在艺术手法上,崇尚平淡充实,追求朴素自然。“田园诗派”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关于本诗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初创作的,大都表达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人生的真谛诗人自指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朗读第一层为前四句,写“心远地自偏”的道理。此四句平中见奇,貌似实写,却是虚写,由虚处见意,实是写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处世的哲理。本诗结构:可分为三层:第二层为中间四句,描写了幽静雅致的自然景物及悠然自得的心神情态,寄托了深厚的意蕴,创造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第三层为最后两句,以含而不露的手法,提示“真意”,点题作结。品 一 品 “车马喧”指什么?诗人既然在人境结庐,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说说你的理解。 “车马喧”指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
因为心远地自偏 如何理解“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是诗人自指。“尔”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心远”指心情闲适,心境高远。
整句话的意思是自己心灵远离了世俗的牵绊,所住的地方自然就显得清静了。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名句赏析
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见”表现诗人不是有意看山,而是在采菊之间山无意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 “菊花”是陶渊明的化身,采菊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 整句诗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达到了心与物游,物我两忘的境界。 为千古名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
诗句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人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 从中可以读到作者内心的喜悦。品 一 品
“此中有真意”中“真意”是指什么?诗人为什么又“欲辨已忘言”呢? 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真意”指人的自然本性,因为大自然蕴含人生的“真意”只能体会难以言传,与后人的“得意而忘言”相似,所以说“欲辨已忘言”。探究: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本诗诗眼是哪一句?
写诗人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虚伪和奸诈厌恶,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获得悠闲恬静的心境。 “本诗诗眼是心远地自偏”,正是因为这种宁静安详的心态,才会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 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抒发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品 一 品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