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精华(九)往事之七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
3、教育学生在享受母爱同时,学会感恩。
2学情分析
学生七年级时学习了冰心的《母亲》《纸船》,对冰心文学作品“爱的主题”已有认识和了解,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就容易了。
3重点难点
1.体会本文思想感情,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以情致导
同学们,宋朝的周敦颐用《爱莲说》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情趣和高尚节操。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冰心描写莲花的散文《往事之七》,了解冰心通过对莲花的描写想表达什么?
(板书课题)
活动2【导入】自主学习
一、点拨导向
1、播放配乐朗读: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是如何处理朗读的轻、重、缓、急,请同学们扫清字词障碍,仔细揣摩作者的情感,然后全班齐读课文。
2、让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要边朗读边感悟。揣摩文章的思想内容、思路。
3、学生发言,教师记录。
二、整合目标
[预设问题]
1、文中写了莲花、荷叶、母亲,说说文章最主要要赞美的是哪一个呢?
2、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4、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5、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活动3【导入】互动学习
三、设场讨论
学生明确目标后,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四、交流释疑
1、赞美的是母亲。
2、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赞美母亲作用是: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小结: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写母亲是抒情,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写与祖父赏莲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次插叙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4、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作者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飘散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我”无法可想。“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这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5、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
“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作者借物抒情,直抒胸臆,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师:请所有喜欢这一段的同学满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大声朗读一遍。)
活动4【导入】延展学习
五、拓展导练
1、学生仿写,小试牛刀。
师:人生的风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在我们最累最痛的时候,母亲永远以一种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我们。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冰心是一个细致敏感的人,因为心中有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能触发她心里最真挚的情感,看到荷护红莲,她就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庇护。冰心幼时身体孱弱多病,幸有母亲细心照顾,才得以存活。本文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以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结
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这篇优美的散文为我们做出了回答:文章借雨中看红莲——初雨时的亭亭,大雨中的左右倚斜,荷叶母亲保护下的不动摇;这生动的场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自然而贴切!
活动5【导入】布置作业
1、将你想对妈妈说的话制作成一张卡片,放在妈妈床头。
2、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3、课外阅读《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活动6【导入】板书设计:
往事之七
冰心(散文)
荷叶―――――――――>母亲
(无畏遮蔽)联想(无私爱护)借物抒情
红莲―――――――――>我
心中的雨点――象征――――>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